九广网讯:(记者 张勇)匠心筑梦,开启新征程,更惠及九江百姓。——题记
伴着十九大的东风,九江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已圆满结束,全市上下无不欢欣鼓舞。记者梳理了九江“两会”相关报告和精神,其中2018年的总体发展和规划,历历在目,结果发现一组数据凸显九江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这里,记者一一向你娓娓道来。
10%以上
坚持以新工业十年行动主战略为引领,大力发展新经济,促进总量扩大、质量提升、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固投、工业税收均增长10%以上。
加快产业升级。坚持以特色园区为抓手,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纺织产业园,依托赛得利等龙头企业,加快完善纺纱、织布、印染、成衣产业链,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0亿元。新材料产业园,做大做强星火有机硅、天赐、晨光等企业,加快完善从研发、中试到生产的产业链,力争主营业务收入到1100亿元。石化产业园,依托九江石化龙头,加快完善炼化一体化产业链,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900亿元。电子电器产业园,依托巨石玻纤、盛祥电子、生益科技、德宏工业、艾美特、志高、TCL等企业、加快完善粗纱、细纱、电子布、覆铜板、电子电器产业链,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新能源产业园,依托北汽、中车、旭阳雷迪、英利等企业,加快完善从引进、配套、生产到使用的新能源产业链,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支持装配式建筑、中部LED、卫浴五金、中泰模具等特色产业加快建设。
2018年实施重大技改项目150个以上,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30户以上。对表“中国制造2025”,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示范点建设。促进品牌提升,鼓励企业抓好质量管理、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产品认证和标准化生产,打响九江产品品牌。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户,新增纳税过亿元工业企业5户以上、过5000万元工业企业8户以上。
强化产业规划引领,优化平台空间布局,每个园区结合自身优势及产业特点,确定1—2个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打造。推进开发区及工业园区改造。推进开发区及工业园区改革创新发展,支持瑞昌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支持湖口、彭泽、都昌、永修等园区调区扩区。
1850亿元
坚持“以项目论英雄”,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服务年活动,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力争全年实施重大项目753个,完成投资1850亿元。重点推进纤维素纤维、石化PTA和PET、神华电厂、兄弟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项目,加快打造一批新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龙头。重点推进安九客专、昌九高速改扩建、昌九发展大道二期等交通项目,完成都九高速都昌至星子段、庐山机场和长江一桥公路改造等项目,启动昌九高铁、九岳常、修南铁路等前期工作,增加“动高联运”车次密度。
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在继续推进“五环链接”抓落实、重大项目督查长和“五人小组”项目决策等基础上,实行“分类、分级、分口”调度,切实提高项目推进效率。加大项目督查力度,定期通报项目推进、问题解决和责任落实等情况。探索建立项目建设第三方评估机制,强化督查评估结果运用,严格奖惩问责。
优化项目服务环境。把发展环境作为“生命线”来抓,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深做细项目前期,积极开展重大项目领办代办服务,着力破解“项目等规划、项目等审批、项目等落地”问题,促进签约项目早落地。坚持以诚待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打造守信践诺的诚信环境。
25%以上
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5%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整合创新资源,在重点企业、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加快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产学研用平台。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九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6354所、九江学院大学科技园、经开区电子电器基地、修水农业科技园争创国家级平台。力争共青城获批国家级高新区。
推进协同创新。围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在高分子与精细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及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领域,实施一批自主创新重大专项和军民融合创新项目。立足传统产业升级。发挥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撬动作用,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
培育创新人才。强化产业需求导向,深入对接实施省“千人计划”,重点引进一批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的特殊人才。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工程,依托本市职业院校资源,每年培养一批紧缺型和高技能型人才。深入推进浔才回家计划,大力推进“双百双千”工程,积极实施人才“尊优计划”。
10%增长
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在深化改革中扩展新空间,在扩大开放中增添新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深入行政许可“一次办”,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进一步巩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成果,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推进信息网络有效对接,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深化商事制度、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医药卫生、生态文明、城市管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领域改革。抓好自然资源和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红利。
加强开放合作。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提升沿江开放水平,打造“江海直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万亿临港经济带。
提升招商水平。实施招商引资升级行动。坚持招商引资与引技引智并重、盘活存量和引进增量并举、专业招商和中介招商并进、重资本招商和轻资产招商并行,不断创新招商方式。聚焦产业抓招商,实施“招大引强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中企”入浔“外企入浔”“民企入浔”和浔南回归工程,继续办好长江经济带.九江新工业新动能投洽会,着力引进一批补链、强链、延链型好项目。创新项目策划包装,制作网上网下“招商地图”。健全招商推进机制,促进项目履行落地,力争全年引进省外资金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