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全市旱情将持续至9月底!九江召开抗旱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

2022-09-14    来源:九江发布    阅读: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秘书长、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杨浩明

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朱志成

市河道湖泊和水利工程管理中心

副主任  周猛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  陈齐信

修河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党委委员、

副主任  曹美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协调科科长 杨洋

 

8月30日上午9:30,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 、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水文局、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九江市抗旱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发布会现场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浩明发布我市抗旱救灾有关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九江市抗旱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我谨代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向与会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近来关心我市抗旱救灾工作的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围绕“尽最大努力把旱情影响降到最低,坚决打好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的主题,向大家介绍一下全市抗旱救灾工作情况。

 

今年7月份以来,全市基本未见系统性降雨,较常年降雨量明显偏少,江河湖库水位明显偏低,气温明显偏高,土壤蒸发量明显偏多,出现较为严重干旱灾情。8月17日,市防指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8月25日,将响应等级提升至Ⅲ级。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除浔阳区、经开区、八里湖新区以外)均已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其中庐山市、庐山西海、永修县、瑞昌市、濂溪区等5地为Ⅲ级应急响应,全市旱情总体可控,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我市旱情总体呈现了7个显著特点。
 
一是气温高。8月份至今,全市平均最高气温36.8℃,较常年同期(32.4℃)偏高4.4℃。平均高温,平均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为25天,历史同期最多,较常年同期偏多了18天;29站次出现日最高气温超过40℃,极端高温出现在修水,今年的8月23号,极端高温达到42.6℃。
 
二是降雨少。8月份,全市平均降雨17.1毫米,较常年同期(131.3毫米)偏少8.7成。无降雨天数达到25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0天。
 
三是时间长。自6月下旬开始,全市基本无雨情,旱情发展迅速,至今已持续将近60天。据气象部门预计,后期降雨仍将偏少,没有大范围的系统性有效降雨,旱情可能会持续蔓延并加重,受灾时间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长。
 
四是水位低。当前,长江、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了7.19-7.43米,均为历史同期最低,且呈持续消退态势,三峡、洞庭湖等长江上游和鄱阳湖“五河”来水偏少。7月份以来,长江九江站、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过程退幅分别达到9.30米、10.38米,日均退幅、单日退幅均为历史罕见。8月6日,鄱阳湖较常年提前100天进入枯水位运行态势,8月19日,鄱阳湖水位退至低枯水位(10.00米)以下。
 
五是范围广。据MCI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全市国土面积气象干旱等级达中旱以上,特旱、重旱、中旱占比分别为28%、41%、31%;全市土壤均出现轻度以上缺墒,其中41.7%的墒情监测站点中度缺墒。从农业受灾情况来看,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农作物受灾、绝收情况上报,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15.79%。
 
六是缺水多。截止8月29日,全市共156个水库干枯,累计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达9677人,主要分布在瑞昌市、濂溪区、修水县、武宁县等;已无灌溉水源的农作物面积达45.68万亩,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6.38%。
 
七是灾情重。截止8月28日,全市因旱受灾67.56万人次,饮水困难967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0.3万亩,其中绝收20.5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6.58亿元。
 
我市在应对本轮旱情上,重点采取了“五项措施”。
 
(一)动员早,思想重视到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旱抗旱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市防指总指挥长杨文斌在6月26日市本级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时就作出批示要求做好抗旱储水工作。8月12日,在市安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对全市防旱抗旱工作进行针对性的部署安排。市委副书记蒋文定、常务副市长应炯、副市长熊晋喜等市防指领导多次调度全市旱情发展趋势。市四套班子领导严格落实防汛抗旱分片包县责任,及时调度挂点片区旱情灾情,实时督导防旱抗旱工作落实情况。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围绕保供水、保丰收、保生态、保安全、保稳定等“五保”目标精准施策,共同打好防旱抗旱救灾这场硬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供水用水安全。
 
(二)行动快,部署推进到位。防汛Ⅳ级应急响应结束后,按照杨文斌市长的批示要求,7月20日市防指召开全市高温天气安全风险防范会商会,统筹做好后汛期管理,提前谋划、超前部署,为可能出现的旱情制定各项应对措施。8月2日,市防指召开抗旱趋势会商会,研判旱情发展趋势,精准部署抗旱应对举措。8月17日,召开全市抗旱专题调度视频会,动员全市抓紧抓实抗旱减灾各项措施,全力减轻干旱灾情损失。截止目前,市防指召开抗旱部署会12次,各县(市、区)召开部署会69次,发布高温预警信息45天,其中黄色预警14天、橙色预警25天、红色预警6天;发布墒情预警信息3次。
 
(三)施策细,抗旱措施落实到位。按照应急响应机制,迅速成立指挥协调组、监测分析研判组、督导组、宣传报道组、核灾救灾组、后勤保障组等6个应急响应工作组,实行市应急、水利、气象、水文、农业、住建等重点部门联合集中办公,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全市抗旱工作指挥高效、推进有力、配合到位。一是精细监测调度。对每日用水量进行测算,预测用量,确保用水可持续;对全市辖区小(二)型以上水库和重点山塘蓄水情况,坚持一天一报制度,实时动态掌握管水用水情况;每日调度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干旱灾情,重点调度掌握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农作物无灌溉水源面积、人畜饮水无自备水源情况等,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全市累计调动应急、消防、城市管理等部门出动送水车辆1894辆,累计送水6500余吨,解决了9766人、1.7万余头大牲畜饮水的困难问题。二是下沉一线督导。组建6个联合督导组和7个技术专家组,分赴各(市、县)区督导指导防旱抗旱和减灾救灾工作,确保指挥部各项调度指令和专业技术服务落实到抗旱一线。三是全力保障物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8661.25万元。备足各类物料、设备、器械,切实做好抗旱服务保障,确保电、油等抗旱物资充足供应,全市投入机动抗旱设施4.21万台、装机容量28.2万千瓦、抗旱用电1055.62万度、抗旱用油552.55吨。
 
(四)立足保,确保水源调配到位。一是保饮水。目前,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均有保障。针对地势较高、偏远山区等以山泉水为主要引用水源的群众,采取消防、城管应急送水的方式,解决饮水困难,确保每一个群众都能喝到放心水、安全水、干净水。二是增水源。一方面是提引外水,全市累计提水1.42亿立方米,另一方面是机井提水,累计提水121万立方米;第三方面是人工增雨,累计开展人影作业119次,发射火箭弹226枚,点燃烟条69根,预计增加水量3.76亿立方米。三是强管水。在建立水库管理单位与流域属地乡(镇)政府会商机制和用水机制的基础上,坚持水源、水渠、水田三位一体,全程用水管控,做到专人管闸、开闸审批、限时限量、闭环查水,切实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用好每一滴水。
 
(五)致力救,有效降低旱情损失。一是做好改种补种。市应急、水利、农业、供电等部门联合组建专家组、核灾组、技术组等23个工作组深入旱区,开展苗情、墒情、灾情、水情调查,搞好服务保障工作。对水源有保障的地区,采取多项措施,因地制宜加强抗旱保苗。二是加大理赔力度。督促保险部门及时核实灾情、查勘定损,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受灾群众及时理赔到位。三是开展干部帮扶。市、县、乡、村四级同频联动,组织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送人员、送资金、送农资、送技术、送设备”五送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全市累计投入抗旱力量14.27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9万余份,减少农业因旱经济作物损失3.86亿元,减少粮食损失3.01亿元。

 

根据目前的形势分析,全市旱情短期内可能无明显改善,预计干旱态势将持续至9月底。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书记易炼红、省长叶建春的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真正做好抗大旱、抗久旱,打大战打持久战的准备,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作风,坚决打好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以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图片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问:随着旱情不断发展蔓延,抗旱救灾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刚才杨局长您提到“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请问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吗?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秘书长、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杨浩明回答记者提问

 

答:当前正是全市抗旱救灾工作最吃紧的时候,点多面广任务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们把“万名干部下基层,五保五送抗旱情”活动作为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手段。
 

“五保”是目标,即“保供水、保丰收、保生态、保安全、保稳定”。保供水,是把饮水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同时细化科学用水计划,优化配置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保丰收,是按照“能抢则抢、能保则保、能救则救、能改则改”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恢复生产自救保收,及时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制定秋冬改种补种计划。保生态,是系统监测评估枯水水情对水质、湿地、候鸟、水生生物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尽最大努力把旱情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保安全,是以杜绝高温干旱期安全事故为底线,统筹防安全事故、防城乡火灾、防森林火灾、防学生溺水、抗旱一体化推进。保稳定,是加快推进灾情核查、统计、上报,推进灾后救助;同时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杜绝因用水问题引发群众纠纷。

“五送”是措施。即“送人员、送资金、送农资、送技术、送设备”。送人员,是指市、县、乡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选派政治立场坚定、综合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深入抗旱一线。送资金,是指各地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安排资金,支持解决帮扶对象抗旱用电、用油、购置救灾机具等“燃眉之急”。送农资,是指供销联社系统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及时供应抗旱物资;各帮扶单位广泛发动各方资源,积极筹措资金,购置抗旱农资送基层。送技术,是指组织专家组、技术组,做好农业生产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指导农户采取加强水肥管理、喷施生长调节剂等抗旱保墒措施,提高作物抗旱抗逆能力。送设备,是指组织协调、调配抗旱所需的机井钻机、抽水泵、发电机组、电缆、输水管和人饮净水设备等抗旱设备,为农田保水保供保灌溉。

按照“万名干部下基层、五保五送抗旱情”部署,在8月31日前,结合领导包片挂点、乡村振兴驻村等要求,完成驻村驻点工作,市直单位选派人员不少于2人,县(区)直单位不少于1人,驻村驻点时长每周不少于3天。

 
问:

针对当前干旱气候形势,气象部门采取了那些措施?

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志成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大家对我们气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首先介绍一下7月份以来,我们九江地区的天气形势,自今年7月份以来,受副热带高压长期稳定控制影响,九江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过程。首先是气温高,截止8月29日,除庐山风景区外,全市平均气温超过35℃的高温日数42天,7月份以来,平均每10天就有7天属于高温天气,确实历史罕见,较同期平均多出26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位;其中修水、瑞昌、都昌、德安、彭泽等地最高气温突破了当地历史极值,其中8月23日15时,修水县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最高气温42.6℃,为我们省内历史的新高。其次是降水少,8月以来全市平均雨量仅93.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1成,仅次于1978年,排历史同期第2低位。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造成全市各地出现了严重旱情,各别地方达到了特旱等级。

根据最新的天气资料分析,30-31日,全市有小雨,局部有中到大雨,气温明显下降,高温的情形得以缓解。9月上旬,全市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东部部分地区有阵雨。后期我市的高温天气将明显缓解,但是旱情仍将持续。在此,也提醒广大民众,后期我们的九江地区雷雨天气增多,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做好防雷安全,同时严防局部个别的地区旱涝急转引起的山洪和地质灾害。

针对当前严重干旱形势,全市气象部门及时启动了高温和干旱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24小时加强天气监测和值班值守。通过天气雷达、卫星以及覆盖全市乡镇的地面监测站等现代化气象监测设备,及时监测预报全市高温天气和气象干旱的发展形势。组织全市13支人工增雨作业队伍,24小时待命,全市绝大部分地区受益,多次出现区域性小到中雨过程,为各地抗旱增加水资源,人工增雨作业取得显著效果。其中修水、都昌等地部分乡镇在人工增雨作业影响下,短时间内出现超过30毫米的大雨过程,有效缓解当地旱情!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做好监测预报和人工增雨工作,为全市抗旱救灾贡献力量!

问:根据当前旱情,水利部门负责的大中型灌区开展了那些工作?
市河道湖泊和水利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周猛回答记者提问
答:根据旱情,我们水利部门针对大中型灌区的防旱抗旱,开展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灌区旱情调查。自出现旱情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提出的三级原则,也就是 “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全面动员各县(市、区)水利局,切实加强灌区的防旱抗旱调查摸底统计,做到全市灌区旱情每日一统计,每日一调度,每日一上报。

二是科学精准测算。根据灌区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及灌溉制度精准测算用水需求,算好水帐,精准补水。截至29日,我市的大型灌区柘林灌区水量充足。46座中型灌区灌溉面积达到102.23万亩,有27座满足30天以上灌溉需求,可保灌溉面积69.53万亩。全市区域范围内中型灌区的蓄水可用水量存在不均衡问题,而且相互之间难以调水,所以46座中型灌区中有19座不满足30天以上灌溉需求,其中有9座可以满足20-30天的灌溉需求,灌溉面积达到14.20万亩;有10座不满足10天以上灌溉需求,灌溉面积18.5万亩。

三是采取扎实抗旱举措。市县水利部门为各地实施引调提水、开挖机井、抽取死库容等抗旱措施提供技术支撑。强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用水管理机制运行,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坚决遏制“大水漫灌”,坚持专人定量放水,充分发挥每一滴水的最大效果。截至29日,全市已架设临时引调提水、利用河道围堰取水设备7384台套,开挖机井261口,保障秋粮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

问:请谈一下当前旱情水文形势及后期展望?

修河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曹美回答记者提问

答:7月份以来,九江市维持高温少雨天气,加上长江上游来水偏少等综合影响,江河湖库水位不断走低,全市土壤均出现中度及以上缺墒,部分地区重度缺墒。

鄱阳湖进入枯水期和低枯水期的时间大幅提前。8月6日,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退至12米以下,较常年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8月19日星子站水位退至10米以下,较常年提前105天进入低枯水期,今年是1951年有记录以来鄱阳湖最早进入枯水期和低枯水期的年份。

当前,我市主要江河水位流量偏低。今日8时,长江九江站水位9.88米,较常年偏低7.33米;鄱阳湖星子站水位8.96米,较常年偏低7.47米;修河干流永修站水位14.37米,较常年偏低2.77米。修河干支流、博阳河、长河等河流来水量较常年偏少6~9成。修河支流罗溪水及长江支流长河等共4河4站次出现有记录以来新低水位,较原历史最低水位低0.1~0.13米。7条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部分河段出现断流。

根据当前雨水情及气象预测综合分析,预计我市江河水位将持续走低,9月中旬鄱阳湖星子站水位降至8米以下,需要关注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对湖区生活、生产、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农业生产及生态保护应对工作。

问:高温干旱天气情况下,按理说水稻等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较轻,但为什么还要强调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陈齐信回答记者提问

答:按道理说高温干旱病虫害发生较轻,但是我们还要强调农作物监管和防治,有以下四点理由:

一是高温干旱对多数病虫害发生是不利的,但对少数病虫害发生有利。比如,我们水稻种植中出现的二化螟,七、八月高温干旱和九月份的较高温度会有利于它的发生。如果防治不利,中晚稻的后期会因二化螟的危害而大量减产,危害很大。

二是七、八月份高温干旱,病虫害发生轻,前期用药少,一些害虫如二化螟和稻飞虱等虫会通过长时间积聚而产生较高基数,也会在中晚稻后期造成较大的为害。

三是据气象部门预报九月上中旬有几个间隔的阴雨天气,此时正逢二晚破口抽穗,有利晚稻稻曲病的发生。

 

四是前段时间长期高温干旱,打药少,农民认为病虫害发生轻,打药又少,现在又集中精力抗旱,思想上容易麻痹,忽视这个后期风险,易造成水稻损失大。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晚稻后期病虫害防止。不能因为病虫贻害造成的“害”,加上旱灾造成的“灾”,重叠在一起,使得农民雪上加霜造成更大的损失。这也是要求我们农业部门、农业指导部门要加强监测预警,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使得农民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有效的开展病虫害的防治。

责编:蔡钦       编审:张勇 李五一       监制:王辉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九江新闻 | 乡村振兴 | 人物访谈 | 阅来越好 | 公益在线 | 健康养生 | 九江旅游 | 教育专栏 | 房产财经 | 企业之窗 | 小池特刊 | 三农频道 | 看看九江 | 县市区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办公电话:0792-836801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宣传合作:13330037773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侧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