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 | 凡事提前五分钟

2019-07-30    来源:温暖的女子    阅读: 

昨天早晨我在家有点事,比平时晚了五分钟出门。刚走到地铁口,就发现已经是人山人海。人实在太多,我等到第二班车来时,才被后面的人推嚷着挤了上去。

在车里的那半小时,不仅站不稳容易东倒西歪,而且因为人都挤在一起,所以被踩脚被撞,甚至被无理取闹的人嘟囔几句也是常有的事。

但在往常,早五分钟出门,情况就大不一样。我可以从容地在线外等候,不用因被人强行插队而感到心里不舒服。我可以上车找个空座坐下来,不慌不忙地拿出书包里的书,进入阅读状态。实在觉得疲倦了,还可以闭目养神,靠在挡板边小憩一会儿。

不得不说,早几分钟和晚几分钟,区别真的很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活中,无论做任何事,早些做准备,不仅可以减少许多烦恼和麻烦,还可以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总有很多人一边抱怨上班高峰期太挤,一边又不肯早几分钟出发,总把时间抠到最后一秒才动身。于是恶性循环,越来越感到疲惫和心累。

有个做HR的朋友跟我说,通常在一个公司,早到几分钟的员工总比迟到几分钟的员工更优秀。刚开始,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也不在于这几分钟的表现。但他的解释又让我感到确实有几分道理:

早到几分钟的员工,可以提前梳理当天的安排和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有条理。也可以泡好一杯茶,清理一下办公桌,提前进入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中。

而晚到几分钟的员工,总处于手忙脚乱中。他们做事情往往缺乏主动性,总是被推着催着赶着走。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匆忙应付,出错的机率也更大。

在职场上,你的工作态度其实也是工作能力的体现。前者对待工作往往更加积极主动,后者却常有拖延懈怠的情绪。一个人能力欠佳,还可以通过良好的工作态度去弥补。但实力再强,懒散也会让人荒废。

有句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些看似比你优秀的人,可能并没有多厉害,不过是赢在了微小的细节处。比如凡事比你早一步,日积月累,也就成了你无法企及的高手。

曾有个读者跟我说,他去相亲时,因为在约定的时间内迟了几分钟,结果相亲的那位姑娘对他印象很不好,最后找了一个理由拒绝了他。虽然一再跟姑娘解释是堵车造成的迟到,但依旧没有挽回姑娘的心。

在我看来,也许是姑娘本来就对他不中意,也许是对迟到很介意,但无论如何,迟到都是欠妥当的。原本他可以早一些出门,哪怕遇到堵车,也还有充足的余地。

感情中,你的诚意永远大于你的解释。总有人说,仅凭迟到几分钟就轻易给别人下论断,过于片面。可反过来想,你明知要去见一个重要的人,就该提前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麻烦,然后做好相应的准备。

大多数时刻,对方在乎的不是多等你几分钟,而是迟到的行为和懈怠的态度。这既表明你做事不够周全,也说明你不够重视。不守时在任何社交场合都会让人感到不愉快,甚至让别人对你产生误解。

凡事提前五分钟,本质上是一种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处事方式。

当你觉得赶车很挤,害怕上班打卡会迟到,你是否有想过早几分钟出门,可能就能避开让人压抑的车流高峰期;

当你总担心无法及时完成既定的或突发的工作任务,你是否有想过把事情往前赶一点,就不必为此惴惴不安;

当你害怕耽误想要见的人、想要谈的事,你是否有想过提前做准备,多留一些余地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有人说,零星的时间,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为完整的时间。所谓“积土成山”,是也。

凡事提前五分钟,是一种习惯,能让我们凡事都做好准备,不至于太慌乱;它也是一种心态,能让我们在遇到事情时从容地应对;它更是一种态度,能让别人看到你的用心和真诚,体现出你对人对事的尊重和重视。

如果想要优化生活的秩序,更好地把握机会,不妨凡事提前五分钟。(来源:温暖的女子)

责编:蔡钦       编审:张勇 李五一       监制:王辉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九江新闻 | 乡村振兴 | 人物访谈 | 阅来越好 | 公益在线 | 健康养生 | 九江旅游 | 教育专栏 | 房产财经 | 企业之窗 | 小池特刊 | 三农频道 | 看看九江 | 县市区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办公电话:0792-836801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宣传合作:13330037773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侧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