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攀比,才能多点“暑假自由”

2019-07-15    来源:红网    阅读: 

暑期刚至,网上曝出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项目的高额消费账单,令不少人大为惊讶。如:每小时收费1000元的英语课、4万多元的游学夏令营、数千元的绘画辅导班……放假要花的钱居然比上学的时候还多,让家长们头疼不已。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长暑期为孩子花的钱已经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0%以上,“暑假不自由”如今已成为一些家长不得不面对的消费难题

“XX自由”是近年热门话题,从“财务自由”“购房自由”,到“车厘子自由”“榴莲自由”“荔枝自由”,无一不触动消费痛点。当下,“暑假自由”成了部分家长的奢望。假期越来越“不自由”,确实是许多家长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

“自由”原本就没有划一的外延“边界”,“暑假自由”也没有“金标准”。一些家长之所以吐槽“暑假不自由”,恐怕是过度攀比心理使然,将“暑假自由”的目标定得过高过远,脱离了家庭经济条件各异、孩子禀赋及兴趣爱好不同等客观实际,也偏离了素质教育方向。

比如,部分家长在“别输在起跑线上”思维定势下,要求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小学,非名校不读;为了让小孩考上名校,课外辅导班非高价不上,兴趣班非名师不学,假期旅游非走出国门不可,出国游学最好去哈佛、剑桥……问题在于,这些“小目标”如此高大上,真的适合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孩子吗?

其实,步入小康社会,对大多数家长而言,为了丰富孩子假期生活,“暑假自由”不是问题。如:引导孩子钻进图书馆,畅游知识海洋;带领孩子走进市郊田间地头,领略乡村风貌;陪同孩子走进博物馆、科技馆,感受历史、科技之美;一家人就近逛逛公园、一起看场电影,享享天伦之乐。如此过暑假,花钱少,受益多,小孩轻松,家长放心,自由自在,何乐不为?

暑假本来就是孩子放松身心的最好机会,在个别舆论贩卖焦虑和攀比之风裹挟下,某些家长硬生生把暑假变成“第三学期”,苦了孩子,也累了家长,得不偿失。为了孩子和家庭的“暑假自由”,家长们还是少些攀比,多些理性吧。(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责编:蔡钦       编审:张勇 李五一       监制:王辉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九江新闻 | 乡村振兴 | 人物访谈 | 阅来越好 | 公益在线 | 健康养生 | 九江旅游 | 教育专栏 | 房产财经 | 企业之窗 | 小池特刊 | 三农频道 | 看看九江 | 县市区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办公电话:0792-836801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宣传合作:13330037773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侧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