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解剖”腹部肥肉发现:脂肪分布和性别有关

2019-07-02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号    阅读: 

成年人烦恼的一天,大概是从早上开始的:

除了纠结今天吃什么,还要担心去年买的衣服是不是还穿得上,拉裤链时会不会有点费劲。

肚子、臀部、大腿……想减掉身上多余的脂肪,你可能得从它们的诞生过程分析起。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新研究称:

腹部“游泳圈”成因男女有别,肠道菌群与脂肪分布的关系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为你解读新研究,并教你如何有效甩掉身上多余的脂肪。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减重门诊营养师 井路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减重门诊康复运动医师 王荣

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 汪军

人有两种“胖法”

临床上,根据脂肪分布特点,肥胖主要分为中心性肥胖和外周性肥胖两类。

◎中心性肥胖→苹果型身材

中心性肥胖是内脏脂肪增加,脂肪多堆积在腹部,形成苹果型体型,又称腹型肥胖。

这类人通常胳膊腿细肚子大,但是腰腹浑圆,就像苹果一样,是减肥相对容易成功的体型,男性所占比例较多。

《英国癌症杂志》刊文,韩国嘉泉大学吉医院肥胖研究小组发现,腹型肥胖和人体18个部位的癌症发病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如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道癌等。

外周性肥胖→梨型身材

外周性肥胖,增加的是皮下脂肪,脂肪多堆积在臀部,形成梨型体型。

梨型身材的人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及大腿上,上半身不胖下半身胖,也称周围性肥胖。

大多从小就胖或是青春期肥胖、产后发胖,女性肥胖多属这种类型。

大腿、臀部这些地方的脂肪一旦生成就很难减下来,不过这一类型的肥胖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腹部“游泳圈”成因男女有别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朱善宽教授团队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预防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成果,阐释了肠道菌群和脂肪分布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复杂关系。

研究团队将视角深入到菌群类别(taxa)层面,并把“梨型”与“苹果型”人群各分成4个组别,进行研究观察。

尽管男性和女性在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与脂肪分布的关系中,呈现出相似的特征,但是当深入到taxa层面后,肠道菌群与脂肪分布的关系则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来源于同样2个菌属(Holdemanella和Gemmiger)的不同taxa,其与脂肪分布在男性和女性中呈现相反的关系。

该研究说明,在不同性别人群中,同样的菌属可能会因组成菌种的差异导致出现不同的与脂肪分布之间的关系。

给胖人开一张减重“处方”

梨型身材和苹果型身材,在减肥时要注意哪些细节?

苹果型身材:重在控制摄入

极端的节食难以坚持,而且由于无法给机体提供充足能量极易伤身。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调整饮食结构,在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下限制油盐摄入量,改善烹调方法,多用炖、煮、蒸、拌等。

调整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适当吃鸡、鱼、虾、各类瘦肉等好蛋白。注意看食品营养标签,学会计算食物能量,以控制热量摄入。

进餐速度不能太快,七分饱为宜,尽量不喝酒。运动方面可以选择仰卧起坐等增加腰腹部肌肉力量的。

梨型身材:重在运动

可以慢跑、骑自行车、打球、登山、爬楼梯、站起蹲下以及瑜伽等,都会增加肌肉力量,促使机体脂肪消耗达到减肥效果。

不要总盯着高强度锻炼,这样不但难以坚持,还不利于身体恢复。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是较好的运动方式,具体方法是:

先做无氧运动(如卷腹、仰卧举腿等),后做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无氧运动每次15分钟到20分钟,有氧运动半小时到40分钟,一周至少做4~5次,最好坚持每天训练。

此外,运动前先做牵伸热身准备,运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运动后做舒缓的整理运动。

3种减重饮食模式

最后为有瘦身需求的人推荐3种饮食模式:高蛋白膳食模式、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和轻断食膳食模式。

高蛋白膳食模式就是把饮食中的蛋白质供给比例增加到20%以上,多吃瘦肉、蛋、禽、鱼等。

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是在保证膳食平衡的情况下,减少每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轻断食模式指的是1周内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摄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约500千卡/天,男性600千卡/天),并且长期坚持。

普通的肥胖者,一般建议选用高蛋白膳食模式,有肾病的患者要用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无法接受以上两种膳食模式的人,可用第三种轻断食模式。以上几种模式可间歇性混合用。(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号)

责编:蔡钦       编审:张勇 李五一       监制:王辉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九江新闻 | 乡村振兴 | 人物访谈 | 阅来越好 | 公益在线 | 健康养生 | 九江旅游 | 教育专栏 | 房产财经 | 企业之窗 | 小池特刊 | 三农频道 | 看看九江 | 县市区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办公电话:0792-836801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宣传合作:13330037773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侧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