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
而在我们乡下,大人经常会对小孩说:百性忍为高。意思是在人的品性里面,能够忍让是最高明、最了不起的。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的时候,韩信平定了整个齐国,他派人去跟刘邦说,齐国这个国家虚伪狡诈、反复无常,需要有个代理国王来镇守它,为了有利于当前局势,我愿意来当这个代理国王。
这个时候,刘邦正被楚军围困在荥阳。韩信的使者到了以后,刘邦打开来信一看,勃然大怒,说,我被人围困在这里,日思夜想盼着你来救援,你倒好,先想着要自立为王。一旁的张良、陈平赶紧暗暗踩刘邦的脚,贴近耳边小声说,我们现在自顾不暇,能阻止得了韩信称王吗?不如乘机立他为王,好好待他,让他镇守好齐国,这样,最起码不至于生出叛乱来。刘邦还真是能忍,马上把自己的满腔怒火按住,接着“骂”: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弄什么代理呢!
于是,干脆派遣张良前往齐地,立韩信为齐王,然后,征调韩信的部队去攻打楚国,解荥阳之围。
刘邦的这种忍劲,在他后来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韩信东征西讨、威震天下之,当时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刘邦和项羽的争夺,全在韩信一人,韩信倒向谁,谁就将取得天下。于是,武涉、蒯通等人纷纷前往韩信处,劝说他投向项羽或者自己称霸一方。但韩信都放弃了,他坚定地认为,刘邦这个人有度量,会对自己好。
当然,韩信自己也曾经是一个特别能忍的人。
刚开始的时候,韩信一无所有,既不会做买卖又不会干活,经常跑别人家里去弄点剩饭剩菜吃。当时的南昌亭亭长的妻子,为了不让韩信再到自己家蹭饭,早早的把饭弄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后来,淮阴有一个屠户,当街侮辱韩信,说,你人长得挺高大,成天挎把宝剑,但骨子里却是个胆小的人,如果你不怕死,就拿剑刺我一下吧,如果你怕,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打量他一下,弯腰从他裤裆下钻了过去。满街的人哄堂大笑,都说韩信是个外强中干的胆小鬼。
打败项羽,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之后,回到自己的封地(家乡),召见南昌亭亭长,给了他一百钱,说,你是个小人,所以做好事有始无终。接着,又召见那个曾经让他从胯下钻过去的屠户,说,这个人倒有点胆子,当初侮辱我的时候,我并不是不能把他杀了,但杀他没有道理啊,所以一直忍到了今天。随后,任命他做了中尉。
要说啊,这韩信心中还真是有格局。当初,如果他一气之下把侮辱自己的屠户给杀了,那么,历史上最多留下又一个街头械斗的故事,了不起也就多一个杨志卖刀的传说,而少了一代战功卓著的名将,甚至,大汉盛世的历史都得改写。
所以,有时候,忍字背后,还真有一片别样的天地。(来源: 君子安贫 作者:天音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