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掷地有声,看八里湖新区这两所学校都出了哪些“硬招”

    阅读:

九广网讯:

,

八里湖新区一小:“五举”齐抓并进 “双减”掷地有声

,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教育部明确阐述了“双减”对于整个教育工作的意义。如何让“双减”工作落到实处,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做到提质减负?八里湖新区第一小学积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管理、大课间活动、课后服务五个方面齐抓并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课程和活动体系。

,

落实“五案”备课 提高备课质量

,

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在落实“双减”的背景下,对于教师备课质量的要求大大提高。八里湖新区第一小学实行的是“五案”备课模式,即:教师个人确定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初案;接着,学科组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形成共案;然后,教师根据自己对共案的解读、教学风格和实际情况等进行修改,形成个案进行课堂展示;再集中授课教师的反思和听课教师的建议,形成定案;最后由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审核,确定为精案。

,

通过集体备课,确保每门学科每个年级每种课型至少有一篇精案,供教师在自行备课时借鉴使用。

,

立足课堂阵地 提高课堂效率

,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新知?八里湖新区第一小学各学科教研组通过结合新教师亮相课评课议课,围绕“提质减负”这一核心理论开展了教学教研活动。

,

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做到融汇贯通,举一反三;同时,对教学内容作更充分的准备、更深入的解读和更科学的设计;教师还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常进行自我评价,积极开展研究,提升自身的执教能力。

,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效率,科研处精心安排和组织了各种活动,比如,“新教师亮相课”“三字一话一艺”教师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赛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推门听课以及各个教研组的研讨课、观摩课等,有力地帮助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吃饱”“吃好”。

,

严控作业总量 统筹作业管理

,

面对“双减”,八里湖一小的老师们不断思考作业的实施,在细致落实教育部作业“十条”,认真遵守教育部“五项管理”框架下,教师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开展跨学科教研,形成知识结构有效迁移,从而让每个老师对于小学阶段每个时期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未来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动态形成高纬度的认知。八里湖新区第一小学以年级和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集体智慧出妙招,通过组内研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统一作业种类,统一作业格式,统一作业进度。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布置分层作业,拓展作业的种类。实行常规作业+特色作业设计,既考虑面向全体,又注重个体发展。八里湖新区第一小学对全校作业进行调研性检查,通过学生问卷方式等了解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弹性和分层、类型和结构、批改和讲评等,并将调查结果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组织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改进实施。

,

严格执行作息 落实课间活动

,

为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八里湖新区第一小学建立学生睡眠质量监督机制,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睡眠时间,并科学制订“作息时间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有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

除了一周三至四节体育课,八里湖新区第一小学还设置了大课间活动,重在展现八里湖新区第一小学少年之“神气”“精气”“灵气”“正气”,以乐秀(广播操)、乐动(正气操、啦啦操)、乐玩(分班活动)、乐舒(放松操)等为主要活动内容,增强该校少年之体质。

,

在大课间活动期间,体育老师负责总指挥,各班班主任和搭班老师一前一后和学生一起活动,负责领操、领跑以及特色操管理等。

,

统筹规划设计 特色课后服务

,

为更好地落实课后服务工作,八里湖新区第一小学整体规划设计,做好教学活动和教师资源的统筹,实行5×2模式,将课后服务时段分两个阶段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制订实施方案,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第一阶段作业辅导、自主阅读及观看红色电影等。此阶段主要任务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第二阶段开展特色社团课程,发挥教师特长,充分利用各个功能教室,开设航模、射击、舞蹈、美术、古筝、书法、足球、武术等14个特色社团课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

,

“双减”工作有效落地,八里湖新区第一小学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行,进一步提升八里湖新区第一小学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将“双减”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

创新减负 快乐学习 ,八里湖新区二小数学作业有特色

,

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八里湖新区第二小学数学教研组对特色作业布置进行了积极探索,力求给予每个同学动手实践、学以致用的机会,让作业能“起”于生活,“启”迪思维,“奇”思妙想,“齐”悟数美,焕发出灵动之美。

,

数学即生活,一年级的小朋友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写一写等活动,找到了生活中的加减法。他们从课本中走出,走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的,它就在我们身边。

,

二年级的同学们拿起了剪刀和卡纸,结合所学知识,在折一折、做一做中欣赏了图形的对称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

三年级的同学们绘制了“里程表”手抄报,细心地记录下家里汽车、用水、用电的里程表数据。通过制表记录,同学们初步尝试了借助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

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呢?五年级同学用三角形拼出了菱形、矩形、正方形等作品。

,

六年级的孩子们在生活中找到了“百分数”,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增强了多渠道找数的能力,把找数活动扩展到方方面面,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每一份特色作业就是一个作品、一种创新、一份享受。透过每一件作品看到了孩子们成长的脚步、他们跳跃着的创新火花,他们用沉甸甸的收获,使数学显得有温度,有生命。

,

(来源:九江八里湖新区)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