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中国影像方志丨庐山:庐山恋天下,天下恋庐山

    阅读:

央视科教频道 CCTV-10

将于8月29日 晚间21:53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庐山》

千古风流一匡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多数人是因为李白的这句名诗知道了庐山。

从司马迁“南登庐山”以来,庐山就开始了它漫长的文脉生长,不知有多少位文坛巨匠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篇。

文人作诗于庐山

漫步云上天街、感受庐山恋情,聆听石工号子,欣赏曼妙田园。数不尽的风流,在这里挥洒。数不清的传奇,在这里演绎。

诗人眼中的庐山

庐山是一座为文而生,与诗作答的人文之山。

诗仙李白先后五次来到庐山,这是他理想中的仙山。李白为凌空而下的庐山瀑布所惊叹,诗绪翻涌,写下了千古名篇《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云雾

三百多年后,苏东坡来到庐山。多年的贬谪生涯,让他体会到了生命中的悲苦与艰辛,不同的人生况味让他感受到了与李白不一样的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与李白大气磅礴的《望庐山瀑布》相比,苏东坡的这首小诗却含蓄蕴藉,思致渺远,透着启人心智的哲理与禅意。

庐山美景

与以上两位不同,在四十岁归隐田园的陶渊明眼中,庐山有另一番韵味。

庐山人的文化传承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眼中的庐山

诗人陶渊明的眼里,庐山远离喧嚣,是颐养天年的好地方。归隐的日子里,他“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庐山成就了他田园诗祖的美名。

陶渊明生于庐山,逝于庐山。一弦清风,半瓢浊酒。嬉笑间,田园诗歌传遍天下。今天的庐山人,秉承着陶渊明对这片自然山水的理解,守护着庐山的自然生态。修建环境友好型的客栈、民宿,吸引各方游客来此享受自然,体验新的田园文化。

庐山现代田园文化

在庐山,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从未曾淡去,这方美丽的山水让人们沉醉其中,他们循着陶渊明的足迹,感受自然之美,触动内心之弦,奏出淳静轻灵的生命之歌。

庐山之美

庐山这个历代文人的朝圣之地,不只有山水与人文的熔铸,更充满了时代脉搏的跳动。

现代庐山

从一座山到一座城,一段段旅程的路标中,一个个光环成为庐山的注解,“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这是世界对庐山的赞赏,也是庐山对世界的责任。

明月清风,与谁同坐,

千古风流一匡庐。

风云际会,还看今朝,

苍生福祉并追寻。

-方志档案-

上映于1980年的电影《庐山恋》,让庐山成为中国人关注的焦点。

电影通过两个年轻人在庐山重逢、相恋的故事,反映了青年们的爱国情怀和积极向上的理想追求,成为了整整一代人的情感记忆。

电影《庐山恋》

这部风光爱情故事片不仅在影像表达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更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憧憬,响亮地发出了时代的强音。

电影男主人公的扮演者郭凯敏说:“瞬间都是在谈论《庐山恋》的,算是一夜成名了。这部电影,每一年、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再去看的时候,都有(对它的)新的诠释。”

郭凯敏

《庐山恋》公映后,庐山成为男女青年向往的爱情圣地,《庐山恋》很快就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于1981年,荣获了中国电影百花奖。

中国影像方志

《庐山篇》

播出时间:8月29日 21:53

来源:庐山发布

责任编辑:付欣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