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全市第二季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当前,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抓住“建、管、督”三个发力点,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据悉,全市第二季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从中心城区到各县乡村,从交通干线重点区域到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乃至边远乡村,全面铺开、全力推进。我市重点区域环境快速提升,市交通干线沿线及城乡结合部累计拆除违法搭建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物、残墙断壁200余万平方米,屋顶平改坡254万平方米,墙体刷白800余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垃圾13.7万吨,黄土裸露地段绿化近240万平方米,沿线牌匾广告和桥梁广告清理规范出新9.8万平方米。二季度,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41%,各县(市、区)污水处理率均超过80%以上;全市地表水考核断面均达到或优于III类,达到考核目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PM2.5浓度均值比去年同期下降10.3%,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93.4%。
二季度以来,九江市市容市貌有效改善,仅中心城区清洗道路132条、总清洗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共清理占道经营1235处,清理破损广告画面3800平方米。全市范围内共清理垃圾死角6.1万余处,清理陈年垃圾13.9万吨,整治违规摊点7万余个,清理垃圾小广告40.3万处,拆除违章建筑面积326.5万平方米,美化建筑外立面760.4万平方米,绿化美化土地433.1万平方米。同时,全市农村共清理存量垃圾30.9余万吨,清理和疏通河道1650公里,栽种绿化苗木10.3万株,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了无害化处理,初步实现了“六个基本没有”,农村环境更加美丽。
下一步,九江市将在“建”字上加大投入。全市各地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区域整治不平衡的现象,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健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工作机制。加大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等领域,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服务标准和效率。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完善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收集终端设施的建设,逐步推进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同时,九江市将在“管”字上下功夫。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沟渠、拆迁现场、建设工地、农贸市场等区域垃圾乱堆乱放、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是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当中的“顽疾”。各地将加强整治办的力量配备,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将各责任单位的职责统筹划分,充分发挥整治办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作用,协调解决各类复杂的环境整治问题。同时,各地将不断完善信息化监管,充分发挥“数字城管”指挥平台的监管和协调作用,建立高效的运作机制,通过数字平台去发现问题,并及时交办人员处理跟踪问题整改,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此外,九江市还将在“督”字上花力气。全市各地将在督查上花力气,形成反复抓、抓反复的常态化督查机制。一方面加强督查考核机制,“督”问题整改进度和各项工作推进的进度,“查”环境整治相关的工作机制和组织保障,“奖”推进措施有力、工作成效明显的人员和单位;“惩”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人员和单位,并严格实行问责。另一方面在监督上做文章。各地可以通过与老干部局、妇联、团委等组织对接合作,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的带头作用,对身边的城乡环境问题进行监督。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建立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并与当地的新闻媒体进行合作,对群众反馈的问题进行暗访,曝光一些环境脏乱差现象,形成压力传导机制,倒逼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来源:九江新闻网 记者 沈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