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广网讯:(濂溪区委改革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从棚户到楼房,从“忧居”到“宜居”,这是广大棚户区居民的“安居梦”。为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梦想,推进棚改提速攻坚,地处中心城区的濂溪区十里街道积极探索“五种模式”加快棚改攻坚,效果初显。今年1-9月份,全街签订棚改协议2166户,完成拆迁面积24.2万平米,且实物还房率、净地交付率、成本控制度率、群众上访率均处于合理区间,真正实现了棚改工作“又好又快又稳”推进。市委书记杨伟东、市长林彬杨分别于10月8日、5月16日,深入濂溪区调研棚户区改造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1+3+3”模式助攻力量下沉在一线。棚改工作开展以来,该街道坚持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扁平化”管理,按照一个项目指挥部1名班子成员、3名街道干部,整合区直单位、中介组织、村居党员干部三类力量的“1+3+3”模式,具体推进日常征迁工作。先后成立了14个一线棚改指挥部,4名挂点区领导、街道主要领导均直接下沉到一线指挥部协调工作、破解难题。由于力量下沉一线,棚改工作做到了精准把脉,对症下药,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大大加快了棚改工作节奏。螺子山吴家山脚地块创造了50天交付净地的新速度。
二、“五步法”模式助推制度创新在一线。棚改工作中,许多具体的问题不容回避。比如,中介公司的进入如何做到既符合程序要求,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一线人员如何做到既调动其积极性又保护其安全性等等,这些问题从实践中来,必须在实践中得到解决。若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很难保证工作推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该街道广泛听取基层人员意见,从无到有,实践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来破解实践难题,制定了民主评议、投票遴选、群众参与、一线决策、纪委参与的“五步法”确定中介公司,既做到了程序到位、又达到了实践把关的目的。在规范中介公司准入程序的基础上,对规范协议签订自由裁量权、规范棚改日常工作流程、加强拆迁工作人员纪律意识等一系列的问题,系统地进行建章立制。
三、“三包”模式助力矛盾化解在一线。在拆迁一线,每天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层出不穷。十里街道主要领导态度非常鲜明:“有矛盾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化解,化解在什么层面,这体现了我们的工作水平”。该街道以稳定是“100-1=0”的工作理念,对一线棚改指挥部实行包拆迁、包安置、包稳定的“三包”政策,将矛盾化解在一线。今年以来,该街道没有因棚改发生一例赴京赴省上访事件,95%以上的矛盾纠纷都在一线指挥部迅速化解。一建棚改片区在项目刚启动时,面临着政策制定“难”,具体实施“难”等问题,项目一度停滞不前。工作人员一家一户认真细致地了解居民主要诉求,做好思想引导,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公租房摇号”解决方案,化解了可能发生的重大稳定隐患。目前,一建已有60余户棚改群众“刚出旧楼、即搬新居”,第一时间享受棚改政策带来的实惠与成果。
四、“积分制管理”模式助阵正向激励在一线。今年年初,十里街道率先在全市乡镇街道出台《关于在全街干部中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推行积分绩效考核的办法》。在全街道旗帜鲜明地树立“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工作导向,鼓励全街干部在一线挑重担、担重责、立重功。实行正向激励以来,棚改一线成为“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的导向牌。今年“七一”,该街道隆重表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并组织他们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参观。优秀共产党员当中,大多是在街道中心工作特别是棚改一线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随着工作氛围越来越浓,许多干部从工作情绪一般、工作责任一般转变为困难的事情抢着干,在中心工作中积极奉献与付出,多次在绩效考核中加分,树立了良好的工作风气导向。
五、“党建+棚改”模式助领党旗高扬在一线。十里街道将棚改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将基层党组织延伸至棚改一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党旗在棚改一线高高飘扬。按照“一个临时支部、一套工作程序、一方引领作用”的要求,在每一个棚改项目指挥部,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做到“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员干部”。临时党支部的成立,为棚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把棚改一线工作的共产党员和拆迁户中的党员凝聚在一起,党员干部带头做棚改户工作,棚改户党员带头签,依靠党建的力量助推棚改工作的有序开展。各临时党支部在党员干部中积极开展“三比三看”活动,即比作风、看谁更实,比能力、看谁更强,比成效、看谁更快,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