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嗅觉轨迹—— 探寻独特的中国创香之旅

    阅读:

顾井红 / 文

据2023年1月12日腾讯新闻(公路商店)报道,自2017年中国香水市场步入高速增长期以来,中国香及中国香水的定义权,依旧由国外市场掌握。近年来,从各类媒体报道、香水与香氛奖项评比,到相关书籍及展会,不难发现,中国香水与香氛大多停留在概念化、字词元素运用及抽象表达的层面。由于中国国力上升,只要涉及中国任何元素,搜索量就会增加,光晕效应立刻呈泛热化。但是中国香水、香氛的气息呈现和表达令人不知所云。中国香水、香氛另一种现象,大多数香如同穿上了整齐划一的工服,集中在茶香、沉香、檀香等气息方面,大有唯有如此气味陈述方为中国香。

 

香源探秘:追溯中国香水的根源

 

究竟何为中国香水?依据国际商标第三分类的表述,‘带香味的水’,从字面理解,一切散发香味的水皆可泛称为香水。‘香水’一词源于拉丁文Perfumum,原意是‘通过熏蒸香料原料产生的香气(Through the fumes)的水’。如今,普遍认知为香水是由香精、酒精、水及其他成分混合而成。

据2023年1月12日腾讯新闻(公路商店)报道,2017年进入高速增长期的中国香水市场,中国香、中国香水仍然被国外定义。 从最近二年各种媒体的报道传播内容,各种香水、香氛奖项评比,及相关书籍和展会,均可发现中国香水、香氛呈现是停留在概念性、字词元素使用和抽象性层面。由于中国国力上升,只要涉及中国任何元素,搜索量就会增加,光晕效应立刻呈泛热化。但是中国香水、香氛的气息呈现和表达令人不知所云。中国香水、香氛另一种现象,大多数香如同穿上了整齐划一的工服,集中在茶香、沉香、檀香等气息方面,大有唯有如此气味陈述方为中国香。

我们先从历史发展来看,据2008年出版的《中国香文化》一书记载,中国香远到与中华文明同源,距今6000多年前的湖南城头山和上海淞泽遗址可见。2017年2次印刷的《药香制作技艺》里写道,据史料考证,(中国)用香始于距今6000多年前。2017出版的全国高等院校化妆品专业系列教材《香料香精实验》第四节,人类最早使用天然香料历史可追溯5000年前,中国是最早使用香料的国家之一。实际从海昏侯墓出土蒸馏器的文物来看大概也能追溯至约公元前97年。

再从使用价值方面追寻,中国早有药香同源,在黄帝、神农氏就有作为医药用品驱疫避秽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著有芳香植物这方面的使用方法。

从文化历史传承,《汉官仪》所记,朝廷官员面见皇上,须口含鸡舌雀(丁香),用作去除口臭。宫廷内女性须按等级佩香囊。历史记载身有体香杨贵妃用香之讲究。 《香乘》、《香品》、《香事》、《香法》等古专著不胜枚举。民间朗朗传颂的“久居兰室不闻其香、蝶恋香多夜更来、静室焚香诵秋水”等脍炙人口诗词,代代传送中国香文化历史。 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1937年,中国还诞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香水“新嫦娥”。即使在风雨飘摇、局势动荡的年代,陈嘉庚先贤办的南洋商报,于1939年刊登《先施白玫瑰》香水广告也足以证明中国香水的生命力之强。新中国诞生后香水也未曾有断裂过,桂花香水、花露水、藿香正气水等之类水质态香水,清凉油、雪花膏、驱蚊剂之类香膏。

综前述,人类香品使用起始于六千年前的中国,无疑历史深厚,药香同源传承的实用价值,气息表达应该承载和含有中国历史发展的文化特征、价值观、和社会理念。

正如我的用户之一、丝路对话创始人,崔一婷女士在闻到《雨霁》,不由得泪流满面。言道:“你的香,让我感受到闻香识中国了。你知道什么是闻香识中国吗?”

中国香水应涵盖中国气息、文化、价值观与理念这四个维度。其一,气息呈现出三大特点:1. 低调内敛、缓释持久,宛如隐匿于时光中的优雅诗篇;2. 尊重他人嗅觉空间,不造成侵扰,尽显谦和之态;3. 遵循道法自然,香气如弧线般优雅展开,恰似花开花落,自然且美妙。具体表现为,1.香气的无攻击性,仅在亲密关系范围呈现若有若无体香质感。2.给予照顾他人嗅觉生理感受和精神层面联觉的体恤。如:我的作品《青岱》让人一闻,自觉联想到松柏和树木林间气息。《大漠孤烟》则让嗅闻者一下进入乡村袅袅炊烟升起的景象。而不会像某些香水比如《鸦片/兽头系列》,令人有着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不适感。三、中国人价值观向来倡导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积极奉献人生,热爱生活体现。那么今天中国香水理应当具有化作香水更护人的表达。藿香正气水,驱蚊剂,中药汤等是该价值观的最佳表达。四、中国人有着质朴的极简主义社会理念,提倡节俭和简约。比如牛郎和织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都传递着中国人的美好情感,力求践行初识不忘,香拥即永恒的理念。那个年代母亲身上的淡淡雪花膏香,久远妆粉香,花露水、风油精等。

总之,具备用气息准确表达中国文化、历史、价值观和社会理念,甚至中国特色的政治背景的香水,才是中国香水。

呈现中国香水气息需要具备哪些要求?家庭是一个国家最小集体单位,只有熟悉中国家庭,并拥有中国的家规、家教、礼仪和涵养,才能深刻体会中国香水气息到底应该如何呈现,才能执香为笔准确表达家国情怀,做出中国气息的香水。

中国香水气息的主要特点是生物联觉性强。受众自觉自发地产生场景,故时经历的再现,或不由得心生欢喜。不以语言或文字对作品受众进行气息、气味、香气的描述,更不对闻香受众者进行任何心理引导、暗示性和干预性的影响。充分显示执香为笔的理念,用清晰的气息和气味的界别达到交流沟通。

我的香水作品《青岱》,灵感源自陈毅元帅诗词中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气息呈新鲜松柏香。用户为该香水写有“苍松伴翠柏 香水载鸿俦”。作品《大漠孤烟》,灵感来自2014年鸣沙山月牙泉砂砾中、被太阳晒焦的一小段木枝气。有着大漠孤烟、江南细雨之画面感。用户称赞不由想起邓丽君“又见炊烟升起”的歌。作品《半生烟火》,灵感源自作者对自己前半生的总结,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表达年过半百的人,含蓄蕴藉的烟火缭绕、巧克力的微甜香气的烟火人生。作品《梅潭瑶》,被十国大使夫人手工展发起人,施酈碧女士提名“中国香水”。受众者只要闻到,大多数会想起那个年代母亲身上的气味,或认为典型的老上海的气息,典雅婉约如大家闺秀之气,经典不失古典韵味。受众者甚至会不由自主边品鉴边哼起《夜上海》调调。作品《白衬衣》,清晰的老肥皂洗过的棉织品被阳光晒过的气息,记不清被多少用户表达不由自主想起父亲身上气息。影视界刘辉老师为代表的评《白衬衣》闻着有淡淡的忧伤。也有另一种感受认为干净阳光之感。作品《远芳(木果)》,小时家里请木匠打家具时,木头刨花散发出纯天然木料香。源自远芳侵古道,青翠接荒城,寄寓千古流芳、万古留香之美好。

这些香水作品都是把个人经历,用时间淬炼出的香水,装进瓶子里的香气故事。

 

学研与洞察:香水世界的探索收获

 

我定位自己为自然界芳魂香魄的共鸣者和收集者,是一个喜欢期待香趣,唯香可待的人,将人生愿望寄许于香,自认为香期可约。习惯和喜欢用鼻子去观察事物,阅读气息,香水对我是闻香识人的工具,是人类阅读世界和社会的方式与途径。 我做香水最重要的一剂配方,是人,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气味源。 对香水的分类方法按技术表现进行分类,写实、虚拟、创作。比如我作品中与写实对应的香水“折桂”,模拟的十月金丹桂的气息;与虚拟对应的香水作品“雨霁”,是模拟出暴风骤雨突然停下后,空气里的清新负离子气息;而对应创作则“峦叠”这款香水,将雪融化冷气和地面升腾起的氤氲暖气在一款香气里同时呈现,且界别分明。

想做好纯天然原创手作香水,离不开对萃取常年探索性的实验。为了求证南宋赵汝适《诸蕃志》中记录 “蔷薇水,大食国花露也”中,据 近代学者研究指出是以蒸馏技术生产,所谓蔷薇水,大致类似如今的玫瑰香水。和依据蔡絛《铁围山丛谈》介绍: 旧说蔷薇水,乃外国采蔷薇花上露水,殆不然。实用白金为甑,采蔷薇花蒸气成水,则屡采屡蒸,积而为香,此所以不败。 (摘孟晖《读书》2020年12期新刊) 对文中“屡采屡蒸”错误理解,和受到刘晓红/李建敏/章小明所著的《橘皮中色素提取与精制》一文的影响,导致我做了一个多次叠加蒸馏陈皮、鲜橘皮气息效果与单次蒸馏效果比较,发现嗅觉上会有小差异。无 论单次还是多次,均能在恒定温度里长期保存气味。

在推广作品的四年中,经对香水用户的观察及用户反馈,还发现四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是,长期使用香水的人,身体确实难以嗅到40岁以后因累积出现2-壬烯醛的气味和不饱和脂肪醛味(参考《警犬鉴别人体气味的基础研究》吴德华.南京农业大学)。这说明香水存在与人体高度融合,形成独有的个人气息符号,改善人的体味,稀释老年臭作用。 二是,我发现香水用户有不同人用同款,体表产生截然不同气味的表现。所以人才是香水呈现气味的最后一剂配方。三是,有用户和自称调香师,对某种气息完全接收不到。说明不是每个人都能闻见同一种气味或对某一种气息敏感、耐受,是品鉴者对香水感受结果的差异之一。(参见《感官应用手册》理论和相应实验得出)。 四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用户自己选择第一鼻子最喜爱的香水,与推荐(非最喜欢)的相比较,在人体和香水的融合所需要的时间上会更短。

 

展望未来:中国香水的无限可能

 

 

通过相关书籍和资料的梳理、相互印证,不难发现,中国是六千年前最早使用香料的国家之一。

目前香料现状根据《奢侈的》这本书里描写:“在印度、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也有制造商像做成衣一样批量生产化合物卖给大集团。”(摘2017年1月第2版 2023年5月第20次印刷)。而中国企业新和成的柠檬醛系列和芳樟醇系列,销量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亚香股份主要生产中高端香料商之一,拥有天然香料、合成香料,丁香酚香兰素、阿魏酸香兰素等天然香料。华宝股份主要从事香精与食品配料的生产销售。爱普股份专注于香料、香精的生产销售,覆盖合成香料、天然香料、日化香精和烟草香精。金禾实业主要做食品添加剂和日化香料。万华化学拥有多项香精香料相关的专利技术,主要产品是柠檬醛、橙花醇、香叶醇、香茅醛、薄荷醇等。新化股份与奇华顿合资的香料产品涵盖:苯酚酯类、烯醇酯类、檀香类、醛酮类香料,可见中国亦成为了香料制造的大国之一。

笔者作为一名独立调香师,创作方面也想获得合成化合物、单体香料等原料,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实际有了解韩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的做法,不少调香师自创品牌也是如此一步一步成长。若给予独立调香师们更好的土壤,请相信我们会成长得更好,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会成就行业更美好的未来。

在推广工作中经常会被问到两个问题,就是如何成为一名调香师,及成为调香师需要哪些素质和条件?

根据2024年11月21日中国调香师大会开幕式上,颜江瑛理事长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香料香精企业1200家,平均每个企业有3-5名调香师,意味着我国现有调香师从业者3600-6000名。据外网某企业统计,目前世界各地调香师有25762位,中国有307名。作为一名调香师,无论是创业、或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就业,均属于幸福指数较高的工作。我国14多亿人口,可发挥作用空间很大。 从两个途径可以成为一名调香师,参加高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 错过高考机会怎么办? 通过CAFFCI中国香妆协会培训部报名参加培训学习。

按中国香妆协会(CAFFCI),颜江瑛理事长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2023年6月12日培训班致辞中,对调香师提出的要求内容看,我总结为:1.学习能力(学习机会、交流学习、理论和技能学习)。2.动手能力(实际操作、命题设计、自由创作)。3.学以致用(落地实用、不断进步、综合素养)。据2014年6月13日《上海科技报》A3版,刊登文章《调香师是如何“炼”成的》介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如何培养调香师的。调香师的培养先从基本的“闻香”“辨香”开始,再经过“调香”环节,最后进入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创香”阶段 。

根据《奢侈的》一书里描述,更明确了独立调香师应具备给香水起名、设计基本配方、包装和市场推广的能力。借庄卉家女士给《调香师日志》写的代跋的一段话“艾列纳始终安安稳稳地静坐在位于法国南部的卡布里工作室,沉溺在气味和配方中,偶尔抬头眺望碧蓝的地中海,像是一副安德烈.科特兹的黑白摄影作品,散发出一种低调、节制、宁静的芬芳。 前面一句定语说艾列纳老师不管外界对他香水作品的评价和声音。

笔者认为需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知识、文化、基因、经济 。过硬且系统的知识,丰沛的文化底蕴,来自生物基因和家风的传承,和需要一点经济基础支持。接受过相关学科直至博士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教育,具备科学家、探索家、艺术家的素养。

未来的香水会是什么样的存在?先假设香水作用的三个机制,来畅想未来世界的香水。

其一,理论上香分子,可能被人体驱动蛋白结合后携带,通过离子交换、钙离子通道或者别的途径通道进入细胞质内,参与人体生化系统,或进行代偿性工作;对内分泌、寄生菌群、情绪调整,可能产生影响和帮助。其二,著名立体理论(锁匙理论)阐述气体分子进入人体接受器后,与相应的蛋白质产生结合,个人认为从而对情绪产生影响,改变内分泌可能。(源自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昆山市曼氏香精有限公司顾梓培.李琼《分子结构与香气关系研究与Turin新振动理论》)其三,伦敦大学物理学家珍妮.布鲁克认为气味是一种声振活动,鼻子不是闻,而是接收器,受体对于电子穿隧类似于一个电子开关,当受体受某些分子振动的影响时就可以使电流导通。这种开关机制完全是一种量子过程。如此可能产生生物电子或电子流响应机制,从而影响情绪,改变内分泌可能。(源自《量子鼻子》)

未来,在生物物理、量子、生化等相关学科的助力下,借助智能工具,香水有望成为极具个人属性、在个体体味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存在。届时,人人皆可依据自身喜好设计香水,甚至能让香水与DNA深度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体味基因信息,使每个人的体味成为独一无二的香气符号。

根据萨里大学的吉姆奥哈利利教授纪录片《量子鼻子》,所阐述的闻为听的学说,结合Amoore的锁匙理论和Turin博士的共振理论,通过生物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医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笔者认为未来人类或许不再需要把来自植物、动物的原料,通过复杂技术和工艺进行萃取、提取成香料,再制成的香水。而是有可能通过犹如现在编程方法、数字传送 、甚至量子频等方式,假设,实现组装各种香分子内部的原子、电子,甚至原子核内部粒子组成部分,人为设计出分子粒子的振动频率,或能够控制其振动、频率,从而得到不同的气息,与人类嗅觉神经、蛋白质类分子接收器、嗅囊,或者某些受体,形成锁匙般吻合电信号,由中枢神经递质经神经元传输给下丘脑、海马体、杏仁核处理,从而内外产生共振信息,作用于海马体、杏仁核、松果体、侧缰核、钩束和额叶等大脑各部位,直接使人类受益。

 

作者简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再就业先进个人、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 、国际劳工组织SIYB公益项目讲师、CAFFCI首批8位赴ISIPCA研学获颁发资格证之一 、在北京华贸/SKP展区,成功举办《香气与浮华》联合艺术展售,圆满展出具象化艺术香水作品、2024年首次担任行内首届调香师沙龙主持人及携三款作品参展、主持并负责聚集了全国20余位中国独立调香师的作品,开设联展集合定制服务店,在北京成功试营业。2024年11月成为中国香妆主办首届“中国调香师大会”的分享嘉宾,荣幸与院士同台。

(注:本文表述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编辑:杨凯琳

审定:杨亚律

核发:陈修平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