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广电全媒体记者 袁洁
她是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执教时间长达38年之久。辛勤耕耘的她,桃李满天下,是九江教育界的一颗璀璨明星。退休后,她将讲台搬到了浔阳区老年大学,利用自己的特长继续发光发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老年生活,更为众多老人带来了乐趣。杨春兰老师的人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热情的教育史诗。
2013年6月,将最后一批学生送进高考的考场,杨春兰正式迎来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习惯了起早贪黑、忙忙碌碌的她,虽然身体早已不堪重负,但突然闲下来反倒是有些不适应。
“一方面多多少少有点失落,另一方面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很矛盾。”回忆刚退休的那段时光,杨春兰说道。或许,她还是舍不下那张讲台。那张似乎有蕴藏着神秘魔法的讲台,不论她有多疲惫,只要一站上去,刹那间就会变得神采奕奕,滔滔不绝……
退休后,她把这样的状态又带入含饴弄孙的闲暇时光。她常为两岁半的孙子答疑解惑,也教会他背诵诸多经典古诗。当南门湖的荷花花苞待放,她便会抱着孙子在湖边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孙子的文学素养日渐提高,让周围的人都惊叹不已。杨春兰看到孙子的进步,心中满是欣慰和骄傲。
然而,对于杨春兰来说,这样的生活虽然美好,但似乎还缺少点什么。她深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积累,还有更多的价值可以发挥。直到孙子上小学后,她为了圆儿时的音乐梦,来到了浔阳区老年大学。这个决定,为她的老年生活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时值浔阳区老年大学正在招募诗词赏析朗诵老师,机缘巧合下便找到了她。“我曾经犹豫,主要是对这门课的完全的陌生和对学员的无法预期。犹豫而没有坚拒,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及心里隐隐的跃跃欲试……”杨春兰在文章《相逢是首歌》里如此写道。
再次走上讲台,曾经的失落感一扫而空。在第一堂课程上,她向老年学员们阐释了诗歌的定义,并着重强调了诗歌作为表达个人情感、传递真实心声的主要功能。为了加深学员们对优秀诗歌的理解,她以《红楼梦》中香菱所作的三首诗为例,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她的讲解深入浅出,不仅赢得了学员们的认可,还获得了校领导的高度评价。这一教,便是六个春秋。
相较于教育初中生,给老年人上课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心。很多问题需要反复多次地讲解,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的记忆力退化,另一方面是因为课堂上不断有新学员的加入。很多学员不肯毕业,为了确保他们在深入系统学习诗词的同时避免内容重复,杨春兰将自己每堂课的课件进行了精心整理,编写了六本教材——《诗词鉴赏与朗诵》。课后,学员们将自己的音频作业发到学习群,杨春兰善于发现并肯定学员的优点,然后提出一些改正的建议。委婉的言语,总能更有效地被学员们接受,学员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有学生说,杨老师的课像百家讲坛,除了讲解诗词本身,还会扩充很多关于历史、文化、名人逸事等有趣的内容,光是听听故事就已经很有意思了。但杨春兰却不止步于此。六年里,她重新梳理古代诗歌的发展,深入探讨各类题材与体裁的特点。她不再拘泥于应试的答题技巧,而是用一颗纯粹的心去品味那些“从春鸟口中婉转鸣出”的中国古典诗词。她致力于弥补自己过去在学识上的不足,同时也引导学员们以诗心养性,享受“诗意地栖居”的美好生活。
在杨春兰看来,踏上老年大学这个新的平台,她与学员双向奔赴,共同收获。她在巩固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了获取新知的喜悦。学员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化素养,同时深刻地体会到‘老而秉烛,其犹未晚’。经过精心策划与组织,他们所编排的《诵九江》节目,已成功入选为老年大学外出交流的重要表演项目。
她与学员们的关系十分和谐融洽,她在为学员教授知识的同时,学员也为她展示出了一个新的天地。“我觉得自己找到了很多朋友,他们有的是金融行业的翘楚,把我们的班费管理得井井有条;有的是行政方面的能人,班级活动的组织开展从不用我操心。他们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句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经常将课堂延伸到教室之外,置身于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中。大家亦学亦乐,亦师亦友。”杨春兰笑道。
对于目前的生活,杨春兰用“退而不休,忙而不碌”八个字来概括。“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很愉快,还有被认可的价值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都有自己的特长,即便退休了依然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或是弥补小时候的一些梦想,或是继续发挥特长发光发热。我们不应拘泥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重新融入社会,退休生活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原来,退休并不意味着结束,也可以是另一个新的开始。
人物简介:
杨春兰,198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教育部第四期全国普通话研究学员。原九江二中语文教师,全国中语会会员,九江市中语会理事。先后获得“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中语会”“优秀语文教师”“学科带头人”、全国中语会优秀教师、市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市教学明星等荣誉称号。
杨春兰:凭借一己之长,尽享晚年美好时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