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训扬新风之406/东方百慕大景区篇:都昌铸造型砂厂极简史(上)

    阅读:

人们瞩望作为鄱阳湖畔传统农业大县的都昌做强工业时,多会用“挺直脊梁”去形容,可以说,他就是那个年代当之无愧的都昌工业“脊梁”。在时代的潮涨潮落、披沙拣金里,他几乎转场退出了由黄金大道通往的产业舞台,当年的厂房作为工业遗迹,酷似“脊梁”之骨架,宣示着以往的不凡气度。这气度,因了一以贯之的地域上的相连,为神秘的东方百慕大、神祜的老爷庙、神奇的鄱阳湖注入了作为工业遗址的雄浑神采——他就是昔日的都昌县铸造型砂厂。

 

图片

厂址遗迹

 

  斯厂已逝,遗迹尚存。距今66载前,他的创办,灌注着那个年代的都昌人荜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亦承载着在那方水土留下过奋斗足迹的都昌人终生萦怀的情愫。我们试着整理都昌铸造型砂厂的一份极简史,是为都昌工业存史,亦是为都昌文旅铸魂。

 

1950年代:工业大跃进的1958年上马

运沙上船全靠工人肩挑

 

  都昌县铸造型砂厂起步是始于1958年10月,距今已是66年前了。如果要用习惯性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思维方式来回望老爷庙型砂厂的应运而生,“天时”则是当时大跃进年代滚烫的大上工业的热潮。1958年至1959年,都昌县出现全民办工业的高潮,先后办起了瓷厂、水泥厂、釉果厂、酿酒厂、机械厂、矽砂矿、伐木场、钮扣厂、钢铁厂、糖厂、化肥厂、混合肥料厂、锯板厂、炼油厂、造纸厂、石英砂厂、插秧机厂、制药厂18 个国营厂(矿、场),除矽砂矿、伐木场分别座落在多宝和大港外,其它均分布在县城。沙岭、南峰、县城三个轧花厂也转为国营。“地利”有二:一是多宝沙山丰富的原砂资源。据测,原砂储量在300亿吨以上,分布面积超100万平方米。主要资源产品有20-40目、30-50目、40-70目、50-100目、70-140目等规格的水洗砂、擦洗砂、石英砂。二是便利的鄱阳湖水运条件。老爷庙矽砂矿临庐山东侧,处鄱阳湖畔,依托浩淼鄱阳湖,连接赣江、长江,航运优势明显。“人和”便是都昌人吃苦耐劳、善作善成的秉性。

 

图片

昔日办公楼

 

  1958年都昌老爷庙矽砂厂成立,其时老爷庙段家村渔民的儿子段焰松还只是个七岁的孩童。段焰松的人生职场几乎是奉献给了家门口的这家铸造型砂厂,后来担任过厂里“二把手”的厂党支部书记。今年73岁的段焰松为人诚恳大方,至今是厂里老职工友情联络的核心人物。段焰松讲述,1958年4月成立老爷庙矽砂厂指挥部,指挥长是曹汉英,指挥部还有杜传广、夏正华等。曹汉英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后都昌工业的开拓者之一。查中国共产党都昌县组织史相关资料,曹汉英1958年7月至12月,任县重工业局局长。1958年12月至1961年2月,任县工交指挥部副部长。1970年4月至1973年1月,任县工业局革委会主任。1975年10月至1979年6月,任县工业机械局局长(1976年底为县工经委所辖)。

  段焰松记得小时候在老爷庙内的戏台上看过戏,戏台就是现在鼋将军神位的楼上,矽砂厂指挥部就设在戏台的位置。七角雁荡吴家吴玉琴,就在庙内开个小卖部做些南杂小生意,段家奶奶将吴玉琴结拜为干女儿。

 

图片老车间内顶

 

  1958年驶船来装建筑用沙,是有船篷、扯风帆的小木船,小载量的为20吨,大载重的可达30吨,多为九江市航运公司的船。那时工人上沙全凭双肩挑,30吨的船,大概要挑600余担。

 

1960年代:与多宝公社分成合办,也一度划归省属国企

 

  大跃进运动之后,国家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在此大背景下,都昌一些厂矿难以为继,不少下马。1960年,老爷庙矽砂厂也一度停办了。1962年4月,北庙湖综合垦殖场(后改名为新妙湖水产垦殖场)与刚刚由左里公社分出成立三个月的多宝公社,重新组建都昌矽砂矿,其时多宝公社的第一任书记是王礼春,由北庙湖综合垦殖场副书记调任。段焰松就是得王礼春书记之荐安排在多宝公社担任过通讯员。当年两家分成式经营砂厂,新妙湖养殖场占六成,多宝公社占四成。两家各派出一名管理人员,多宝公社先后派出了殷厚龙和刘贤雍。

 

图片

原办公楼前园林假山

 

  1962年底,多宝公社退出合办矽砂厂,1962年至1967年,厂里曾划为省属国营企业。1968年转为县办集体工业。“文革”期间,江明浩、沈胜祖、陶柱孝等为厂里班子成员,那时厂里已有130多人。1960年后期,由曾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南下老干部冯坤担任厂长,黄赞平协助工作。1960年代主要还是靠工人肩挑砂上船,1968年铺设了石板路,开始使用人力车。2021年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都昌工业史》(都昌县工业经济联合会编,程芬 著)在第四编第九节,用如此语言叙写当时工人在艰苦条件下的创业状况:“最初建厂时,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开发力度不够,30多人(后发展到130多人)的掘砂队几乎完全靠人力劳作,仅能生产粗、中、细3种型号的天然砂,只能用作基建,价格仅为5元钱一吨。挖掘出来的砂靠肩挑背扛到船舱里,运送1吨砂 一个壮劳力一次挑150多斤重的担子,1里多长的砂丘要来回走30趟。冬季枯水季节,货船停泊得远,来回有七八里路。但工人们没有一个喊苦喊累,日夜苦干。有时候赶上突击任务,那就像一场战斗,不停挥动沉重的铁锹。夏天,烈日当空、热浪滚滚,砂面烫的脚起泡;冬天,来了几千吨船队,风雪交加,身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雪水,就是加班加点通宵达旦也必定会在两天内将船队装好。特别难耐的是夜晚,这里没有电,没有路,没有村庄,没有树木。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条水泥船,遇上台风,停船停运,一连几天吃不上蔬菜。第一批型砂厂的工人们用自己的拼搏奋斗精神树立了不可磨灭的气概标杆。

1970年代:建成装卸码头和水洗砂池  “铸造型砂厂”正式成名

 

  1970年代初期,都昌县型砂厂来了一次大扩员。时任厂职教科副科长的方向明现在回忆当年的情景,清晰记得厂里发过生产用草帽,他的草帽编号为367号,那时厂里职工达到370余人。增员主要是县里两个撤销厂转移安排的职工,一个是办在县城矶山的铁矿厂,撤销时转入铁矿工人至矽砂厂30余人,另一个是由大港工业区停办的玻璃厂、木具厂、电杆厂、砖瓦厂的工人转入矽砂厂40余人。

 

图片

2023年12月全国马术比赛选手在厂房遗址前护马

 

  我们来疏理当时撤销合并国营企业的情况。1970年,都昌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全县创办“7矿 48厂”,建设大港工业区。当年10月20日,大港工业区开始筹建,经过10个多月的时间,全工业区先后办起了机床厂、插秧机厂、农机配件厂、轴承厂、煤矿、玻璃厂、木具厂、砖瓦厂、印刷厂、麻纺厂、皮件厂、电厂、食品厂、农药厂、造纸厂、炸药厂、铸造厂、糖厂等 28 个厂(矿)。生产的产品有180多种,全区有职工1390余名,厂房建筑面积合计2.26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在县城新建成的厂矿有钢铁厂、汽车修配厂、煤球厂、粮棉油机械修造厂、轴承厂、石英粉厂、无线电修理厂、包布厂、油化厂。1973年,县革命委员会对县办工业进行了一次调整、整顿,撤销合并国营厂矿14个,保留国营厂矿 20个。其中大港工业区有机械、麻纺、农药、造纸、陶器5厂,县城有水电、农机、碾米、印刷、造船、电机、汽车修理、食品、油化、石粉、酿酒等12个厂。通过调整,全县共减少全民职工630余人。

 

图片岁月风沙里的斑驳老厂房

 

  上世纪七十年代,都昌矽砂厂的设备在不断完善,技术在不断改进。1973年,建成一条长近500米的装卸码头,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基本解决了常年生产问题。同年,年产10万吨水洗砂的简易水洗池建成投产,产品主要是铸造型砂。1974年1220日,都昌县矽砂矿正式改名为“江西省都昌县铸造型砂厂”。随后,国家第一机械部派人前来实地勘探,就型砂储量和质地开展可行性调研,并投资厂里的技术改造。

  都昌铸造型砂厂产品质量日佳,名声渐起。1978年都昌县革委会发文,型砂厂由集体企业转为县属国有企业。铸造型砂厂的开采范围划定为上齐范垅,下齐蒋公岭,傍湖向湖岸线延三公里。1971年冯坤调离厂长岗位,汪际通、刘俊杰以及老班子里的吴满生、黄赞平等为县铸造型砂厂班子成员。

 

1980年代: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达到顶峰

水洗硅砂获省优  优质型砂稳定供应二汽

 

  我们且先来记下都昌县铸造型砂厂1980年代领导班子大致人员组成,他们与全厂职工肩并肩、手拉手、心连心,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创造了县铸造型砂厂一段辉煌历史。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个细节是,当时县委、县政府班子研究重大事项、召开重要会议,理想的会场一是老爷庙型矿厂,二是大港水库。移场城外的会务优势在于:一谓办公场地优、办会环境好;二谓远离县城,会议开得保密性强。这样的优良食宿待遇后来延伸到县委、县政府的写作班子身上,“秀才”们拟个重要文件、领导重要讲话,有时亦移师此两处。1980年,邵吕财接任汪际通担任县铸造型砂厂书记,主持全面工作,万恕接任主任,成为行政上的主要负责人,江新晴任副主任。1981年段一鹤接任书记,查欣亚任厂长,江新晴为副厂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特别重视大学生学历的干部提拔和重用。1984年,有大学学历、工作表现优秀的赵祖惠由厂技术科科长,直接提拔为“一把手”,担任厂长。1985年,段焰松由办公室主任提拔为副厂长,厂内同期提拔的副厂长还有朱贻才,郑尤秋从县农机厂调入型砂厂任副厂长。

 

图片

2012年4月部分型砂厂老同事留影 (方向明 提供)

 

年轻有为的事业型干部赵祖惠走马上任都昌县型砂厂厂长,在前几任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掀开了加强管理、提升品牌的新篇章。1987年,都昌县铸造型砂厂生产的“波湖牌50/100、70/140目水洗硅砂”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这一年,当然也是都昌工业发展的优质年,都昌县五金机械厂生产的“耐热不锈钢烤花窑具”、都昌周溪钮扣厂生产的“波湖牌贝雕工艺美术品”均获得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
 

图片

厂长赵祖惠作工作报告(方向明 提供)

 

  在此,转录《都昌工业史》第四篇第六节中有关都昌县铸造型砂厂研发省优质产品的记载文字如下: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活了都昌一些工矿企业的经济。1985年,都昌县铸造型砂厂生产形势很好,产值、产量、利税都比上年大幅度增长,但是,大好经济形势下,却潜伏着危机:矿源越来越少,矿砂基地离厂越来越远,原材料费用越来越高;尽管基建砂、玻璃砂、水洗砂、压裂砂生产工艺简单,但原料消耗多,且价格低廉。职工们不懈地寻找着型砂厂发展的新路。

 

图片

2023年10月25日型砂厂部分老职工县城合影

 

  全厂干职经过反复研究和科学论证,厂领导作出了研制生产新型铸铁、铸钢用砂一一擦洗砂的决策。擦洗砂攻关小组很快成立了,攻关小组在厂长赵祖惠的带领下,分工又合作,各司其职。有的查资料,有的考察设备,有的设计工艺,有的着手试制……经过近半年的艰辛劳动,擦洗砂样品终于试制出来了。

  带着擦洗砂样品,厂领导带领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马不停蹄地兵分两路:一路带着擦洗砂样品踏上了北去的列车——找沈阳铸造研究所,请专家分析、鉴定;一路向西——赴第二汽车制造厂(设在湖北十堰市)请他们试用。不到一个月,两路人马带着喜讯汇聚在都昌。型砂厂职工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二汽试用后反馈信息:都昌研发的擦洗砂质量可靠,符合二汽铸造要求;沈阳铸造研究所专家肯定:都昌擦洗砂新产品各项质量指标完全符合国际标准。三个月后,由省机械厅科技局主持,一场声势浩大的擦洗砂鉴定会在都昌召开。鉴定会邀请沈阳、郑州铸造研究所、华中工学院、江西工业大学、江西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第二汽车制造厂、上海柴油机厂等单位的教授、专家参加。参会的专家、教授在认真分析研究、实地考察生产情况之后,得出了一致意见:都昌擦洗砂符合技术要求,建议批量生产。第二汽车制造厂、上海柴油机厂当场同都昌型砂厂签订了供货合同。

 

图片2023年全国马术耐力赛在厂房遗址前的沙滩举行(来自网络图)

 

  1986年,都昌擦洗砂荣获九江市新产品科技奖。面对荣誉,县型砂厂的职工们并不因此而满足,他们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争取在1987年度使新产品擦洗砂通过省优质产品验收。1987年,都昌型砂厂以技术科为主体的全厂齐动员,掀起了这部乐章的创作热潮。创省优产品与研制新产品不同,对都昌型砂厂来说难发很大,难就难在他们技术方量薄弱,难就难在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提高全厂职工的技术水平。型砂厂的职工们在创省优产品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建造金字塔一样的顽强毅力将产品质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1987年10月,县型砂厂的干部职工怀着渴望又忐忑的心情,迎来了省机械厅组织的十多位专家来厂进行验收省优产品。面对严峻的阵势,都昌型砂厂技术人员从容不迫地将所有能说明本产品质量的资料、数据、实物有条不紊地全部拿出来进行检测。经过一星期的严格评审,专家们对新产品作出了客观的评价:符合省优质产品的各项指标,综合得分93分,建议省政府颁发都昌县铸造型砂厂江西省优质产品证书。

  县型砂厂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成果终于赢得了专家的好评,也取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国内外很多大型企业的目光全瞄准到都昌擦洗砂的新产品上。在1988年度的产品订货会上,200多家用户争先恐后地签订了新产品供货合同。没多久,报捷信、报喜电纷纷送到了型砂厂厂长办公室和经营科。第二汽车制造厂一位副厂长,还特意驱车前来表示他们的谢意。据这位副厂长介绍,在没有使用都昌铸造型砂厂提供的优质型砂之前,他们的铸件废品率为15%,而现在降到了4%左右。废品率降低,经济效益大增,他们真诚地感谢都昌铸造型砂厂对二汽的支持和对国家铸造行业的奉献。

 

图片

厂区临老爷庙处观赏鄱阳湖二桥

 

  时光泛着金色前行,1990年代都昌县铸造型砂厂又在有着“江南戈壁”之称的老爷庙场域书写着怎样的厂史?今天的工业遗址该如何地融入到东方百慕大景区开发中来?请看下篇。

(九江都昌发布)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