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剥除,再上新台阶——市一医院消化科成功完成一例病变18.5厘米长环痔疮生长的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阅读:

图片

2023年8月21日,66岁的夏女士因肛门坠胀不适长达2月,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就诊,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夏女士乙状结肠下段至肛门有一侧向发育型肿瘤。经消化内二科主任李江涛会诊后,建议其行色素放大内镜精查,发现该肿瘤环痔疮生长,纵行长达18.5cm,放大内镜下微血管粗细、分布均规则,呈螺旋状,表面有规则的管状结构,JNET分型为type2A型,考虑此病变为结肠腺瘤可能性大,为癌前病变,有癌变风险,需尽快切除。

图片

患者术前内镜下患处情况

夏女士的病灶环肛周痔疮生长,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无法保留肛门的完整性,需人造肛门或者二次手术,这将给患者今后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亦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李江涛带领的消化内二科团队制定了创伤小、恢复快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案,与夏女士及家属反复沟通征得其同意后,于2023年8月31日,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二科、麻醉科、内镜室护理团队紧密协作下,由李江涛主任主刀,成功为其实施了经内镜黏膜下剥除术(ESD),完整切除病灶。

图片

图片

剥除的肿瘤病变

整台手术过程十分顺利,夏女士一周便康复出院。切除的病灶经过病理检查,诊断为锯齿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各切缘及基底切缘切净。3月后患者复查结肠镜,直肠创面愈合良好,直肠局部轻度狭窄,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图片

病变剥除后创面

图片

术后3个月创面情况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和治疗,除具备放大内镜和染色内镜等高精尖设备外,还要求操作医师高超的切除技术。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粘膜剥离,而保留肠壁肌层及浆膜层。ESD可完整的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具有术中出血少、病人身体恢复快等优点。能否进行肿瘤内镜下早期诊断早期切除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内镜水平高低的标志。

 

该患者病灶大,纵径长达18.5cm,环肛周痔疮生长,操作过程复杂,需反复处理血管以预防出血,手术耗时长达4小时,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水准、体力及心理均有极高的要求。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来源:生命活水医疗集团)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