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岁这十年可以说是长寿一个较为关键的时期。
在这期间,衰老加剧,人体的健康状况也进入了“动荡时期”,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里写道“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即表明,人体在六十岁上下时,会出现真气衰竭、筋骨退化的问题,人体机能变化大的情况,直到七十岁以后才逐渐稳定下来。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衰老并不是匀速发生的,可能存在突然的“量变到质变”的生理转折点。
60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年龄,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
想要健康长寿,把握好这个阶段非常重要。
老年人对能量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对大多数营养素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对蛋白质、钙等某些营养素的需求反而是增加的。
因此,老年人应尽量吃得丰富点。
尽量做到每天摄入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食材,每天都要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类、鱼禽肉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不同种类的食物。
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动物性食物换着吃,吃不同种类的奶类和豆类食物,将有助于老年人获得更加丰富、更加充足的营养素。
“丰腴”并不是说要肥胖,而是不宜过瘦。
我们都知道肥胖是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但老年人过瘦,同样会导致抵抗力降低,增加死亡的风险。
老年人适宜的体质量指数(BMI)为20.0~26.9。
在阳光下的户外运动有利于人体内合成维生素D,延缓骨质疏松和肌肉衰减的发生和发展。
老年人可以在天气温暖、晴好的时候,到户外进行步行、快走、做操、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打太极剑等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体力活动应量力而行,尽量选择动作缓慢柔和的运动,避免运动强度过大的运动。
年轻时,人的应激能力强,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但是,人上了岁数以后,情绪一激动,心跳就要加速,血压也会升高,加上脏器储能跟不上,可能造成心肌缺血,甚至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
所以,老年人要学会遇事不急,淡定从容,尽可能修炼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风度,不着急、不计较,心静少病。
不少老年人在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后,往往能凑合就凑合,一拖再拖,拖得实在受不了了才会前往医院就诊。
这样很可能把小病拖成大病,把好治的病拖成难治的病,不仅让自己痛苦,还会加重经济负担。
(来源: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