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斤的大闸蟹,店铺的秤显示为3.8斤”“4斤的活鱼足足少了4两”“5斤多的鸡变成了7斤”……近日,网红打假博主“B太”在社交平台曝光了大连多个海鲜市场商户存在使用“鬼秤”事件,将全国多地不良商家借助“鬼秤”缺斤少两的话题推向了风口。网友对“鬼秤”声讨,更深层面是对餐饮、零售、批发等生活服务行业屡见不鲜的缺斤少两行为的不满,从而引发的群体焦虑。
近年来,商贩们缺斤少两的手段层出不穷:从称重的时候加砝码,一招“旋风无影手”把顾客挑好的商品拿走几个,到现在直接用上“科技与狠活”——“鬼秤”,一键重启恢复正常的功能,让你找得到问题也拿不出证据。借助特殊伎俩缺斤少两的套路具有手段隐秘、金额较小、随机性大等特点,加之监管力量有限、消费者疲于维权等多种原因,导致长期以来相关侵权事件久禁未绝,且形式愈发隐蔽。
老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人们很容易从个别商户的缺斤少两行为,产生对当地整个市场不好的印象。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经营主体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1亿户。我国经营主体数以亿计,当然不能因为有极少数经营主体存在缺斤少两的行为,否定大部分经营主体诚信经营的事实。但小部分经营主体的不诚信,却损害了大部分诚信经营主体的信誉度。这是一种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
在“B太”的斤斤计较下,“鬼秤”事件的涉事商户已经被立案调查,但对于这种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很多商家仍不以为意。在“鬼秤”事件发酵后,部分省市的媒体立即深入当地市场暗访,不仅遇到了同样的“鬼秤”问题,更有商家在被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发现缺斤少两行为后仍振振有词地说,“又不是我一家这样做”。
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能靠网红的一次突袭、媒体的某次曝光。市场上缺斤少两的伎俩越来越“鬼”、屡禁不绝,部分经营主体的经营观念出现偏差,给各地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带来了新的考题,也对市场监管部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容不得一丝“缺斤少两”。“缺斤少两”的秤,终究逃不过“一丝不苟”的人,只有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持续发力,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常态化工作理念,努力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良好营商环境,才能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江西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