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脱贫成色,擦亮民生底色!瑞昌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阅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国之大者”“民之要事”。近年来,瑞昌市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思路,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聚焦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主线,用心用情回应群众期盼,以创新举措办好更多民生实事,让乡村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农民。

数字赋能 守牢监测首关卡

走进瑞昌市桂林街道光明村,村干部正熟练地点开数字大屏上的防返贫监测模块,认真核对预警信息。同样的场景在瑞昌市各个乡镇每天上演,一块块或大或小的屏幕背后,真实反映瑞昌市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生活情况,凝结的则是瑞昌市对数字赋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的成功实践。

守牢返贫底线关键点就是要及时掌握第一手有效信息。瑞昌市严格落实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干部走访排查“三线并行”常态化工作机制,同时抢抓数字乡村建设契机,在监测首要环节下功夫,自主研发全新的防返贫监测大数据系统,打通21个行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全域数据融通、流程再造,做到数据自动传输、风险自动识别、预警自动生成的“全自动化”监测,让乡村干部第一时间掌握农户因病、因学、因残、因灾和突发严重困难导致出现致贫返贫风险情况,逐步形成瑞昌市“数字+”特色模式。

“今年以来,我们自主研发的防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在瑞昌市所有乡镇投入使用,不断健全‘线上’网络化和‘线下’网格化的常态化预警排查机制,有效提升监测帮扶的精度和速度,目前已推送有效预警信息8000余条。”瑞昌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柯鹄介绍。

金融支持 夯实“二道”保障线

防返贫保险一直是防止致贫返贫的第二道保障线。瑞昌市全面优化升级“防贫保”,在确保脱贫人口参保全覆盖的基础上,创新实施行业部门、保险公司、属地三方联通的预警和理赔机制,变被动“治贫”为主动“防贫”。过去,理赔对象要由村干部上门摸排发现,保险公司进行核实,基层工作量大,理赔程序繁琐。现在,由当地医保、教育、人社等部门主动对接,对大病医疗、失学失业等群体实时监测,筛选符合理赔条件对象向属地推送,乡村收集审核资料提交保险公司理赔,大幅缩短了理赔周期,提升了及时性和精准性。

既保“安居”,还保“乐业”。实际工作中,瑞昌市乡村振兴局干部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剖析,发现乡村产业极易受天气、市场等不利因素影响,极大制约了产业发展。为此,瑞昌市政府与人保财险瑞昌支公司合作开发“产业保”项目,投入首批资金80万元,对76个帮扶产业实施参保,为产业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花园乡花园村多年来一直发展肉鸽养殖产业。今年初,该村又新买进2000对种鸽,但是受疫病影响,其中300对需扑杀销毁,预计损失达4万元以上。瑞昌市乡村振兴局了解情况后,迅速对接保险公司,协商理赔。“今年‘产业保’上线后,市里补贴保金,动员我们村集体产业都交了‘产业保’,多亏了这份保险,理赔了我们4万元,完全补上了损失。”花园村党支部书记茅瑞斌高兴地说。

优化联结 共谱农民增收曲

瑞昌市坚持在创新模式上“做文章”,以产业振兴为核心,通过就业带动、消费促动多点发力,走出了强村富民新路径。

在洪下乡洪下村蛋鸭养殖基地,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和村民们正忙着鸭蛋打包装箱,一派繁忙景象。“前期我们准备了半个多月,今天终于顺利出货了。其中,鸭蛋出货近500箱、大米100袋、菜籽油200桶等。”洪下村村委会主任柯亚珍如是说。

一枚小小的鸭蛋“孵”出乡村振兴致富路,其背后正是近年来瑞昌市大力扶持的“衔接资金+龙头企业+联村发展+监测对象”产业发展模式。除了与溢香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的蛋鸭养殖,瑞昌市先后建成秦山云雾茶、黄金奶山羊、桂林街道雷竹等十几个联村产业平台、107家合作社和15家农业企业参与巩固脱贫,吸纳1602名脱贫人口在产业基地务工就业,带动7000余名农户稳定增收。同时,企业对产品按照不低于市场价包产包收,彻底解决销售渠道问题,实现村企民“三赢”。

与此同时,瑞昌市构建“衔接资金+精选项目+监测对象”产业发展模式,由瑞昌市政府主导,瑞昌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经营主体,投入资金至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优质项目,每年参与收益分红。去年,该项目提取收益分红约99万元,直接用于脱贫户和“三类人群”政策性支出或补贴,为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再添一道保障。

(来源:九江乡村振兴)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