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广电全媒体记者 袁洁
走进李永光的工作室,一股浓浓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山水花鸟等各种画作映入眼帘,长案上笔墨整洁,还有一幅尚未临摹完的《宣示表》。李永光如今已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书画家协会理事、九江市美协会员、教育部书画等级考试江西考点主考官、国家一级美术师。你也许想未曾想到,李永光的书画之路却是从年过五十以后才启程。
儿时,父亲在九江电瓷厂宣传部工作。李永光兄弟几人似乎天生就流淌着文艺的血液,哥哥们吹笛子、拉二胡,信手拈来。而李永光自幼对书画尤为喜爱,且极具天赋。当看到老师画的专栏里的红卫兵栩栩如生,他便照着临摹。再后来,学校里的黑板报专栏便交到了他的手里。
彼时,父亲去世得早,家庭经济拮据,初中毕业以后,李永光便辍学回来创作。他的散文《琴声》在九江日报发表,故事《王老六卖猪记》在《都昌群艺会》发表,并入选故事汇讲。后来,他应邀到学校带课,又辗转到景德镇学画瓷像。可他一手精湛的画技让人啧啧称叹,师傅担心抢了饭碗,便总找他的麻烦。离开景德镇,他开始做印刷修家谱,他刻制的钢板跟印刷的一样,刻出的画形态逼真,在都昌、湖口等地红极一时。一次在南昌修谱时,他看到很多人摆地摊搞装修挣钱,便动了心。没有装修经验的他最初靠接活赚差价赚取了第一桶金。
此后,,他应聘一家全国连锁家装公司的项目经理岗位,将公司交给他的四项非常棘手的烂尾工程顺利收尾。自此,李永光在家装行业站住了脚跟,并且做得风生水起。中秋节晚会,要求工程部出节目。他毛遂自荐,将大合唱与书画结合,现场作画《红梅迎春》,歌曲落幕,他的画也画完了,还额外写了一副对联,令同事们叹为观止。然而十五六年里,他忙于工作,几乎没怎么提过笔,只在过年时给人家写写对联。书画从此被李永光珍藏在心底。
然而生活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辛酸与崎岖。十多年后,他受人连累,不仅工作不能继续,还替人担保了一大笔资金。当人生过半,李永光还走在寻找自己的道路上。
回到九江以后,李永光申请了一套公租房,整个装修一手包办,包括泥工、木工、水电等工作。装修完以后,他决定画几幅画装裱作装饰。起初爱人不同意,可看到成品画挂在墙壁上,又忍不住赞叹。这一声赞叹勾起了李永光灵尘封在心底的那道光,他对爱人道:“我开个工作室可以不?我想走画画这条路。”于是,李永光重新拾起笔,拜访当地的书画大师,去装裱店观摩,还购买了大量的书画方面的书籍,开始系统地学习书画。从简单的花鸟开始画起,整天埋头苦练。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一遍又一遍,一张又一张。宣纸润墨性是确定书画作品质量的关键,而毛笔、墨水也会影响作品的质感,他又更换了笔墨纸砚,改良工艺。
寒来暑往,他的画功和书法技巧得到了质的提升,书画作品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又赋予艺术创新的丰富性,使作品主体突出,加强空间层次和纵深感,使画面更多的起伏感和大自然微妙的情怀。其山水画气势壮观,石质坚宁,树木苍劲有力,云气浮动缥缈,力求把绚丽的色彩同水墨相结合,色彩斑斓而不俗气,并讲求“远看其势,近看其致”,即远写近描,有西画写实,细腻之感。以写兼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此后,李永光开始参加九江市、江西省甚至是全国的各类书画比赛,书画作品多次获全国银奖和金奖。代表作《富贵吉祥》入选首届香港国际艺术中心展出,大部分作品被社会各界以礼品收藏,并多次举行个人书画展。《拐杖英雄》《人间有爱》由江西美协推荐由江西省档案馆收藏。2020年8月作品国画《第一书记》获“决胜全面小康,决战全面攻坚”为主题,优秀文艺奖。2023年3月国画作品《归牧》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李永光开玩笑地说,家里的证书多得能用“担子挑”,他已经不在乎这些外在的荣誉,更多地希望鼓励新人参与,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2020年,李永光开始致力于书画教育和国学文化传承,配合各公立学校完成“双减”托管兴趣班艺术辅导。他还热衷于各种公益事业,每年到社区送对联,到养老院送爱心,关爱留守儿童。对于那些有书画天赋却苦于经济拮据的孩子,他只收一些材料费甚至费用全免。
女承父业
对于未来,李永光笑着指了指墙上的一幅作品,那是他60岁写给自己的寄语——“已是人间六十翁,依然策马啸长风。待我了结肩上事,南山篱下学陶公。”传承国学文化,仍是漫漫长路。然而,追梦何时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