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广电全媒体记者 袁洁)7月,空气中弥漫着炙热的气息。当王继鹏的爱人打开门时,便有响亮的电视声传出来。原来王继鹏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新闻。一旁的电风扇呼呼地转动着,丝毫不影响他。今年94周岁的他眉毛与头发都已花白,听力也严重下降,但他每日依然关注着国家大事。70年来,他一直铭记初心,坚守信仰,将一名军人、一名党员的本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那段熟悉的旋律至今仍在王继鹏的脑海里回荡。
保家卫国是中华好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1949年12月,20岁的王继鹏毅然决然地选择参军,从此为祖国奉献出了自己的满腔热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作为一名刚刚训练12天的炮兵,王继鹏身着薄棉衣和大头鞋衣跟着大部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道路。
朝鲜战场异常艰苦。“有大衣的没被子,有被子的没大衣。两个战士,我盖着被子你穿着大衣去打仗。你回来了脱了大衣给我,你盖被子睡觉。六月,我们热得脱光衣服坐在大炮上等飞机。那时候没有雷达,没有信息,等飞机来。晚上,防空洞的水没到大腿根,砍树枝摞起来,穿着棉衣躺在上面睡觉。六月棉衣也不能扔啊!不说生死关,条件艰苦关都难过!”王继鹏回忆那段艰苦的岁月,依然感叹万分,言语间不禁有些激动。
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防空洞突然坍塌,王继鹏被埋在防空洞下。好在他反应快,躲到了一旁的空隙处。乐观开朗的他居然在坍塌的防空洞内唱起了歌儿。歌声吸引了战友的注意,战友焦急道:“你被埋在地底下,咋还有心情唱啊?!”王继鹏听见战友的声音,这才呼救。获救后,战友们你送一件衣服,他送一双鞋子,王继鹏捧着衣服鞋子,在凛冽的寒风中感受到了阵阵温暖。而每每清理战场的时候,看到数不清的战友倒在血泊中,他的心中难过不已,至今仍不愿多提及。于他而言,那段尘封已久的岁月更多的是心酸。
由于师范毕业,学习悟性较高,行军、组织能力较强,王继鹏在朝鲜入党,提干为炮技师,回国后又破格提拔为连长。20余年里,他践行保家卫国的庄严承诺,一步一个脚印,升任副团长。“这是在朝鲜立功的本子,这也是立功的本子……”王继鹏的爱人陈春玲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本本红色的小本子和一枚枚勋章,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
“那有啥,你看那干啥,没有意义啦!”王继鹏笑道,对于自己的功绩,他似乎看得很平淡,“战争的苦,战争的残酷都过来了,这点功算什么!九死一生,能活到现在,已经感觉很荣幸了,很满足了。这是共产党的恩赐,上天的恩赐。”王继鹏如是说。
“每一天,用信仰书写忠心赤胆;每一年,用担当诠释先锋模范。不忘初心呦……”
1976年,王继鹏转业,与爱人带着一双儿女来到江西,从此扎根在江西这片红色的热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王继鹏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瑞昌码头镇的山洞里建油库。
70年代,物资极度匮乏,大家都盼着自己的待遇能有所提高。作为单位的副书记,王继鹏在得知自己的工资要提档时却坚决反对:“我的工资挺高,家里人口少,老婆也有工作。我不困难,工资给你们加。”
1990年,王继鹏退休,只身到九江与爱人团聚。临走前,他把瑞昌码头镇150平方左右的房子交还给了单位,留给有需要的同志。他说:“钥匙交给你们,你们打扫打扫,你们住吧!我到九江去了。”云淡风轻,仿佛那不过是一片羽毛、一嘬柳絮。
如今,王继鹏年纪大了,每天的生活就是锻炼锻炼身体,看看新闻联播。为了方便出行,家里备上了电动轮椅。他时常推着轮椅在小区里锻炼腿脚,累了就坐在上面,冬天晒晒太阳,夏天乘乘凉,或者干脆开回来。
然而这么多年来,每次交党费时他都坚持拄着拐杖,精神抖擞地步行到现场去交党费,时刻保持着军人和党员的英姿!考虑到王继鹏年纪大了,出行不方便,牌楼洼社区党支部书记胡琢珣召开党会时特意嘱咐社区工作人员不要通知他。但王继鹏每次都早早地来到社区等待。谈及自己坚持的动力,他说:“党的教育,马列主义思想,都扎根在头脑里,丢不掉的。”三两句朴实的话语,是他对党最真情的“告白”。
“现在的生活,要糖有糖,要米有米,要油有油。要啥都有,这个日子还不满足,还要过什么日子?”王继鹏与陈春玲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