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硝烟的战场 有温度的坚守 ——访九江市浔阳区义务禁毒志愿者协会会长谭曼秋

    阅读:

九江广电全媒体记者 袁洁

她曾经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一颗有“温度”的初心促使她在退休后走上禁毒漫漫长路。她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带领协会志愿者走进戒毒所、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娱乐场所进行禁毒宣传,报告巡讲200余次,受众6万多人次,使11200名戒毒学员受到“终身不吸毒、好好活着为社会做贡献”的教育。她就是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浔阳区十佳优秀志愿者”的九江市浔阳区义务禁毒志愿者协会会长谭曼秋。

牢记党恩 不忘初心

“我读中专的时候是人民政府保送,没有花一分钱。所以我一直怀念毛主席,感恩戴德。”谭曼秋如是说。正因为如此,几十年来,不论岗位如何变迁,她始终不忘初心,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服务。

70年代初,谭曼秋被调到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工作。看到精神病人疯疯癫癫,每天生活在有限的病房里,她的心里五味杂陈。她开始研究怎样让病人不服用大量的西药,而是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另外还要避免缺少活动患上慢性病。在一次外出参观学习时,湖南一家精神病院开放式的治疗给谭曼秋很大的启发。“回来以后我决定让精神病人把歌唱。”谭曼秋在院内摆了很多图书和报纸,准备了乒乓球和跳棋。每天下午,她就让病人走出病房参加活动。她还教病人唱她自己写的歌曲。精神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使病人的精神面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三个月就康复出院了,最长的不超过半年,病房周转率很快。

2003年退休以后,谭曼秋被人民路社区卫生中心聘请为副主任。工作期间,为了解决低保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她设置了慈善病房,为市民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同时也扩大医院的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有些低保病人痊愈后,还送来了锦旗。谭曼秋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还常常带领团队去辖区内各个居委会做义诊。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接触到一群特殊的年轻人,因为吸毒脸色极其难看,狼狈不堪;因为身体不好,也不能工作,生活极其拮据。吸毒不仅造成个人健康的伤害,同时造成家庭的危害,甚至是家破人亡。联系到当时国际上的禁毒情况,谭曼秋的心中慢慢萌生了成立义务禁毒协会的想法。

成立禁毒协会 用一颗有“温度”的初心温暖一座城

2007年,谭曼秋成立了九江市浔阳区义务禁毒志愿者协会,组织了一支浔阳区禁毒小分队。她迅速联系了原人民路社区居委会,并邀请了财经学院的心理协会一起来到浔阳区戒毒所讲课。迈出了禁毒宣传帮扶的第一步,谭曼秋内心的激动是不言而喻的。

此后,她以白水湖街道花果园社区作为一个点,扎根该社区,和社区居委会、浔阳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一起到开展禁毒宣传工作,建立了宣传咨询服务点。在工作工程中,她给予戒毒人员以尊重,同他们亲切地打招呼,带上一些礼品慰问他们,并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浔阳区熊某因交友不慎沾染毒品,被公安抓获。谭曼秋根据以往的禁毒工作经验,意识到未成年人涉毒后,很容易重蹈覆辙。于是她带着协会人员以书信、探视、解决生活等形式帮教,以亲情去感化和打动熊某。原本脾气暴躁的熊某渐渐地意识到吸毒的危害,于是加入禁毒协会做义工,并现身说法做宣传,他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我要用行动感恩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最终,熊某在谭曼秋的引导下,实现了自食其力。帮教社区吸毒人员,力争实现建立无毒社区是她当初为自己设立的目标。事实上她也做到了。近年来,她经常去向社区书记了解相关情况,书记每每都笑道:“我看是没有吸毒人员了。”

禁毒宣传进社区、进戒毒所、进九江市大中小学一共28所学校……十几年来,谭曼秋和协会的人员默默地付出人力、物力、财力,没有一丝怨言。协会缺乏活动经费,她就自掏腰包.“我自费了大概四十五六万。这边用了钱,其他方面就节约一点。我穿的这件衣服都是民政局捐的,二十多年来,我都没买过一件好棉袄。这双鞋子也穿了二三十年。”谭曼秋笑道。

如今,谭曼秋已年过七旬,但她依然想把禁毒事业继续做下去。她说:“毒品是世界公害,我们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就是想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创建无毒家庭、无毒校园、无毒社区、无毒单位、无毒城市、无毒社会而奋斗!让戒毒人员终生戒毒!”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日不止。让我们一起为“九江最美禁毒人”谭曼秋点赞!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