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节的脚步近了,朋友们,你进“决赛圈”了吗?“天选打工人”是你吗?
防疫是场持久战,随着“羊群”不断扩大,没阳的人拼命“苟着”,既怕阳了又怕阳而不自知,有些人明明很难受了,抗原却还是阴的。
阳过的人更没法把心放到肚子里,好不容易抗原转阴了却仍是咳个不停,到底怎样才算“阳康”呢?阳后7天就没有传染性了吗?
发热、咳嗽、刀片嗓、水泥鼻、全身酸痛……当身体出现症状,很多人都会暗叹一声“终于还是来了”。
不过,等拿出抗原一测,咦,咋只有一条杠,这到底是阳了还是没阳啊?
明明很难受,可为什么抗原还是阴的呢?其实,主要有3种可能:
冬季是感冒与流感的高发季,而二者的症状都与新冠相似,很容易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普通感冒以喷嚏、流涕、鼻塞为主要症状,可能伴有咽部不适。与新冠相比,感冒往往没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和鼻子相关的症状更重。
比起感冒,流感的症状与新冠更为接近,多以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起病,可能伴有咽痛、咳嗽、流涕等。区别在于,新冠出现味觉、嗅觉丧失的可能性更大,但喷嚏却少有。
同时,感冒和流感发病更快,潜伏期通常只有1-3天,而新冠多为2-5天,甚至长达14天。
从病毒进入人体的那一刻起,免疫系统就开启了战斗模式。
在感染的初期,病毒没有大量繁殖,鼻腔里的病毒载量还比较少。但抗原想要检测到病毒,却需要足够多的病毒,因此此时可能检测不出阳性。
此时,距离症状出现,可能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小时甚至1-2天。
随着病毒在鼻腔黏膜中繁殖,或者因咳嗽、喷嚏、流涕等从呼吸道的较深处来到鼻腔,就可以检测出来了。
在抗原检测的过程中,从采样到解读都是由个人完成的,可能会存在操作不规范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采样的深度不够、拭子在鼻腔的旋转力度不够、检测卡上的样本量不够……都可能导致结果错误。
另外,鼻拭子、提取液被污染,以及抗原检测试剂保存错误(一些人会放冰箱里)等等,也可能使结果出现假阴性。
这时候,与其听抗原的,不如听身体的,不管检测出阴性还是阳性,本质都是为了更好地判断病情。
如果出现了类似症状,同时身边的家人、同事也有阳的,最好还是“疑似从有”。
退一步说,就算不是也没关系,毕竟这3种情况的防治方法也差不太多。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主要攻击人体上呼吸道,破坏呼吸道的黏膜细胞。
为了消灭病毒,免疫细胞集聚到上呼吸道,完成任务后,免疫细胞代谢死亡,和被病毒破坏的细胞一样变成了“垃圾”。
而气道容不下这么多东西,自然要排出去,神经反射会让身体产生一系列动作:
-
声门紧闭,呼吸肌肉快速收缩,产生呼气动作;
-
胸腔内的压力急剧上升,进而冲开声门;
-
气体高速喷出,把气道中“垃圾”带出体外。
转阴后的咳嗽,其实是一个打扫“战场”、修复气道的过程,有的人就咳两三天,有的人要咳三五天,但一般都会在14天内康复,多喝水以及打开加湿器都能帮助恢复。
有些人担心咳嗽不止会引发肺炎甚至白肺,其实,咳嗽本身并不会导致肺炎。
湖北省武汉市第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龚子龙表示,新冠和肺炎,甚至白肺之间的因果关系,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答案。
新冠病毒可能会对人体肺部造成影响,但对年轻人的影响较小,更多是老年人或有慢性阻塞性肺炎、结构性肺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
如果出现痰中带血、黄脓痰多,以及再次发热、胸痛、气短、呼吸困难,或咳嗽超过2周,可能是肺部感染,最好及时就医。
感染病毒后,由“阳过”到“阳康”,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
第1天,症状较轻,可能感到轻微咽干咽痛、身体乏力。
-
第2天,开始发热,部分年轻人高烧至39℃左右,同时咽部不适感加重。
-
第3天,症状最重的一天。高热39℃以上,浑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剧。
-
第4天,体温高峰下降,很多人不再发热,但仍然咽痛咽痒。一部分人开始流涕、咳嗽。
-
第5天,体温基本降到正常,但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体乏力仍然存在。
-
第6天,不再发热,但咳嗽、流涕等症状加重,可能出现核酸转阴。
-
第7天,所有症状开始明显好转,核酸很大可能转阴。
发病7天后,大部分轻症患者的核酸开始转阴。一般情况下,体温正常后再过3天,咳嗽和鼻塞、流涕、咽痛的症状明显缓解,而当咳嗽和咽痛不再影响睡眠时,身体也基本恢复了。
李侗曾表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康复的标准为:
④ 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Ct值均≥35(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
如果不方便做核酸,也可以测抗原,如果连续3天都是阴性的,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可以出门了。
多数人在感染的5天内都是有传染性的,可以在满足下面3个条件的同时,做下抗原检测,来判断是否还有传染性:
如果连续2天抗原检测都是阴性,则意味着体内病毒载量已经十分低,基本没了传染性。
对于症状较轻的人,一般感染10天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甚至很多人在这之前就没有传染性了。
而对于免疫抑制或症状较重的人,身体则可能仍在持续排毒,最好不要自行判断,建议尽量咨询医生。(来源:健康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