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阴气最盛、阳气最衰,寒意入骨。
同时,冬至又名“一阳生”,意指自冬至起,白昼渐长,阳气初生,正是天地间阴阳交替之时,下一个循环又将开始。
尽管如此,但因为此时太阳带来的热量还远不及地表丧失的多,温度还是会继续冷下去。
其实,我国自古有冬至数九的传统,即从冬至这天开始,每九天算一“九”。
一般来说,从冬至到“三九”,气温从低逐渐降至最低,接下来就开始转暖,到“九九”时,冬天就过去了。
俗话说,“无滋补,不冬至”“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至前后,正是传统进补的最佳时期。此时,我们的胃口和消化吸收能力都达到一个高峰。
尤其是在冬至到三九这个特殊的阶段,顺应自然阴阳升降的趋势进行适当进补,可扶助人体阳气,化解体内阴寒之气,为身体打下坚实基础。
很简单,以下3款“神仙汤”,尤其适合冬季持续进补、缓缓进补,大家不妨试试!
1
寒冬时节,冷是主旋律。不少人一到冬天就如临大敌,终日靠暖气、空调、秋衣秋裤、棉衣长靴等“续命”。
原料:当归(切片)20克,生姜30(切片)克,羊肉500克,黄酒、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当归、生姜洗净后,用清水浸软;羊肉剔除筋膜,用开水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黄酒,旺火煮沸后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煮烂;加盐调味。
当归生姜羊肉汤,是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食疗名方,有温阳散寒、温中补血、养血活血、祛寒止痛之效,特别适合在寒冬食用。
羊肉性温热,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补心气、养心阳、益劳损、补中益气、暖中补虚、开胃健身等作用,是驱寒进补之佳品。
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有“妇科圣药”之称。
三者“强强联合”煮成的汤,老少咸宜,尤其对以下几类人,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阳虚体质者常表现为:平素畏寒、手脚冰凉、舌边有齿痕、面色青白、唇色偏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溏薄、腰膝酸冷、精神不振等等。
体质偏寒的女性,经后、产后容易出现体虚怕冷、贫血等问题,而当归生姜羊肉汤可温补气血、驱寒暖肾,尤其适用于女性气血虚弱、阳虚失温所致的腹痛、月经量少、四肢冰冷等症。
虚寒胃痛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泛吐清水、喜热饮食、喜温喜按、大便软烂。
此汤不但能温阳散寒、温胃止痛,而且羊肉肉质细嫩,易消化,因此很适合体虚胃寒者食用补身。
注意:阴虚火旺者要少喝当归生姜羊肉汤;肝病、高血压病、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发热期间,均不宜食用此汤。
阴虚火旺者的典型症状:口干舌红、脸上常长痘痘、烦躁、易失眠、大便干燥等。
中医讲,冬主藏,在五脏之中,对应的便是肾。再者,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把它养好了,可更好地调节机体以适应严冬的变化。
因此,冬季养生,重点之一就是补肾、养肾。说到这,乌豆圆肉红枣汤值得一喝~
原料:乌豆(黑豆)50克,桂圆肉15克,红枣50克。
做法:将乌豆、桂圆肉、红枣分别洗净,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3碗清水,文火煎煮;待煎至2/3,去掉汤面浮渣即可。
乌豆,又称黑豆,有“肾之谷”的美誉。它可以益肝补肾、滋阴补血、活血明目、安神,是强壮滋补的天然肾宝。
桂圆和红枣,可补气补血、温补脾胃、宁心安神、解忧解郁。
常食乌豆圆肉红枣汤,可滋补肝肾、温补脾胃、补气补血、宁心安神,尤其适合肾虚阴亏、肾气不足、视物昏花、肝肾阴虚者食用。
肾阴不足、肾气虚亏者常表现为:盗汗(最典型表现)、小便频数,夜尿增多等。
①黑豆易引起腹胀,肠胃不好、容易胃胀者、消化能力差者不宜过多食用;
②长期服用桂圆可能会上火,“火盛”易动血,因此阴虚火旺、体质较好者(中气十足、身体壮实)及孕妇,不适合经常服食桂圆。
3
身体受燥邪侵扰,会出现鼻干咽痛、咽干口渴、舌干少津、口唇干裂、声音沙哑、咳嗽气喘、皮肤干燥瘙痒、大便干结等“燥症”。
此时,饮食上应以润燥、润肺、生津为重,而南瓜杏仁汤就相当应景了。
做法:南瓜洗净削皮切块,杏仁洗净;锅中加清水,放入南瓜、杏仁,大火煮开;改小火煮至熟烂,加适量盐即可。
南瓜性温味甘,有润肺益气、润肠通便、养胃生津、止咳止喘、降脂减肥、促消化等功效;
两者合煮成汤,可润肺润燥、养胃、通便,口感细软、清淡,尤其适合牙口不好的老年人食用。
注意:气滞湿阻、胃胀、胃痛、黄疸人群不宜食用此汤。另外,南瓜不宜与羊肉同食,以免导致气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