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广网讯:(邹平飞 周洁莹 熊雅婷)近日,走进十里街道孙家垄棚户区改造现场,挖掘机挥舞巨臂拆除旧房,建筑工人忙碌有序开展施工作业,一派繁忙……这是十里街道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的发展工程。十里街道按照市、区统一部署,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增进居民福祉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周密部署,合力攻坚,促使棚改工作高效、迅速、平稳推进。
狠抓项目党建,棚改一线党旗飘扬
十里街道孙家垄片区、黄土岭片区、十里铺片区等3个棚改项目共有房屋156栋约560户。自去年11月份启动以来,为了打好这场棚改攻坚战,该街道积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将党建与棚改工作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衔接,在棚改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征收搬迁第一线高高飘扬。
“我是党员,我先签!”熊克兴是孙家垄棚改片区的拆迁户,也是黄土岭村的一名小组长。作为一名党员,他带头签订拆迁协议,用实际行动支持配合棚改工作。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村里其他群众也纷纷响应。他还积极向群众宣传棚改政策,把群众反馈意见和建议又带回指挥部,在棚改工作组和搬迁户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棚改户不理解、不配合,我们也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十里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忠猛认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从党员棚改户入手,就有可能达到“签约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为此,该街道在党员中广泛开展“践诺”活动,引导他们为城市发展作贡献,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此次征迁中,每当遇到困难时,总能看到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熊飞以及村干部熊敏清的身影,在菜市场里与拆迁户谈心,在流动摊点上与拆迁户讲政策,她们用“钉钉子”精神和真心为民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棚改户的理解和支持。动迁时,孙家垄片区拆迁户虞成红心存顾虑,说什么也不签协议。党员宋志国每天晚上七点准时来到他家,又是拉家常,又是讲政策,还为他算经济帐,经过连续两个星期的登门,虞成红的思想疙瘩被彻底解开了,最终签订了拆迁协议。
创新体制机制,助力棚改有序推进
面对时间紧迫、情况复杂的棚改任务,十里街道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广大干部支持棚改、参与棚改、投身棚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决打赢棚改攻坚战。
针对棚改项目点多面广的实际,濂溪区在每个项目都成立了指挥部,并建立了领导具体联系棚改项目制度,每一个棚改项目至少安排一名区级领导到各个项目督查指导,定期调度,协调解决棚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同时,十里街道也建立了覆盖全域的领导联系点制度,街道办联系点班子成员坚持驻扎项目部,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天一督查,一天一通报”,整合各类资源和力量,合力推进棚改项目建设。联合公安、房产、评估、拆除等单位部门,协调沟通,步调一致,健全了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网格化组织体系。建立了日调度、周例会和现场调度机制,做到日有调度、周有进度、月有变化、季有成效。各现场项目部每日对工作进行总结,列出重点、难点户,有针对性研究解决办法。为使棚改项目高效推进,该街道还高效推进包保责任制,建立了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项目负责人定点抓的责任网络,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格局,确保责任明确和压力传递到位。
坚持问题导向,真情服务温暖民心
过去,“破旧”、“狭窄”、“脏乱”,是广大棚户区居民的真实感受。如今,实行棚户区改造,为这里带来了春风般的暖意。
在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十里街道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对拆迁群众实行“一对一”服务,把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棚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棚改前期,十里街道干部与村(社区)干部一起深入棚改户家中,认真细致地了解棚改户家庭情况和面临的生活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政府的真心和关爱。
困难户聂美桃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家中没有青年壮力,拆迁协议签订后,搬家成了她的一块“心病”。走访中,孙家垄片区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其搬家,这令她十分感动。85岁的芮官炳老人拆迁协议签订后,因年事已高难以找到房子租住,黄土岭村党总支书记王学林和主任胡金霞就主动担当起了四处寻找房源的差事,托亲戚、找朋友,最终为老人找到了一处价格适中、交通又便利的房子居住……这点点滴滴,切切实实的让群众感受到了棚改工作队员的耐心、细心、恒心,赢得了棚改户的理解支持,棚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建万间广厦,助百姓安居。如今,十里街道的棚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棚户区居民将告别“蜗居”窘境,实现“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