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江西重症救护点 这里是抗“疫”超一线

    阅读: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救治的省级定点医院,承担了重症患者、阳性及确诊患者的收治任务,而该院重症医学科负责全省大部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疫情之中,大量的医护人员战斗在抗“疫”的第一线,重症医学科则是“超一线”。2月2日,记者获准进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分院重症医学科的隔离区外,用镜头记录下了这群无谓病毒的“超一线”医护人员。

2月2日下午5时许,一名来自江西省内的重症患者被送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分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早已准备就绪,将患者接入隔离病房。

重症医学科的隔离区外,科室主任钱克俭和医护人员,准备进入隔离病区。

“我的优点就在于能够充分利用碎片的时间休息,保证能以饱满的精神面对患者。”已经六十岁的钱克俭这样介绍这些天他在一线的防疫状态。象湖分院重症医学科1月21日改造启用以来,钱克俭和他的伙伴们就进入了“战时”的状态。

每个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都要进行“全副武装”。隔离服,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后,还要套上一个外科口罩。

“手套第一层选自己码数的,第二层就选大一号的才好戴上。”

多层防护的医护人员,戴上护目镜后,在隔离病房里汗流浃背,护目镜会起水雾影响视线。“把碘伏倒在镜片上,可以防止起雾,这是我们自己发明的办法。”一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

多层防护服穿着十分不便,医护人员们互相帮助,穿好后还要互相检查。

护士们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写上负责的床位。“全副武装的进入隔离区后,很难分清谁是谁,只能靠防护服上的名字辨认。”

由于有新病人送入重症医学科,2月2日当天下午,值班的护士由5人一组变成6人,每个护士都要负责至少两个床位。

隔离病房外,还有一个缓冲区域,被称为半污染区域,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带着病人的餐食,走进缓冲区。缓冲区外,也是记者被获准进入距离隔离病房最近的地方。

透过缓冲区的玻璃拍摄,医护人员们走进一道道密封门,里面就是隔离病房。

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正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救治。(一附院供图)

作为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的专家,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这些天一直坚守在一线。巡房过后,在临时启用的医生办公室里,张伟和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开会会诊病情。

1月21日入驻象湖分院后,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们没有一天的休息,一日三餐都是盒饭送入科室内。

倒班连轴工作,午饭时间也利用起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谢世光和科室主任钱克俭一边吃饭一边讨论治疗方案。

一边吃饭一边讨论治疗方案。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江榕在吃饭间隙,打电话给医院的护理部门,请求全院征集护士增援。江榕告诉记者,截止2月2日中午,重症医学科在象湖分院已经投入了十名医生,49名护士。

“这些年轻人的热情让我感动,1月21日以来,我收到了很多这样的请战微信。”江榕护士长展示自己的手机聊天记录.

2月2日当天,一批新加入的护士正在学习防护服的穿戴。“有的护士在东湖分院值完一个大夜班,就来我这里报道。”江榕护士长告诉记者。

重症医学科里,记者用镜头记录下冲在疫情最前线的白衣“战士”,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法为他们每个人在镜头前留影。为了更多人的团圆与健康,他们负重坚守!镜头里,“全副武装”是他们最美的装扮,有的摘下口罩和护目镜后,以“压痕脸”示人。每个时代,“英雄”都在,感谢有你,盼你平安!

走进重症监护室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医生谢世光给自己加油,谢世光今年44岁,从医23年。

医务人员。

两位隔离病房外的护士们,面对镜头露出了笑容。

缓冲区内,一名刚走出隔离病房的医生。

一组刚走出隔离病房的护士,他们来自南大一附院的各个科室。汤凌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24岁。程姝菡,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27岁。朱卉,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31岁。徐文惠,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内ICU护士,22岁。叶美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ICU护士,29岁。(来源:中国江西网  记者 王祺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