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温暖,拉近了家的距离

    阅读:

“家”的距离

——记者探访一群“不回家的人”

九广网讯(记者 周慧)家在哪儿?它不该是漆黑阴厉的桥梁涵洞、地下通道;家是什么?它不该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家的“回音”更不该是彷徨与孤独......

浓烈、喧闹、憧憬,这是春节的“颜色”,而这所有的“色彩”都怀着一种情愫、奔着一个方向而去,那便是家。春节回家,是每个游子最柔软的心结,千里路、万重山,挡不住漂泊者归家的脚步。然而,1月23日,九江新闻网新春走基层探访的却是一群“不能回家的人”,记者试图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他们春节前夕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QQ截图20160125172524

喧闹和安静

23日下午,浔城冬日暖阳,街头车潮涌动,甘棠湖公园旁临时辟出的“春联一条街”上热热闹闹,还有主干道上挂起的一排排火红大灯笼,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年味浓浓的喜庆景象。

驱车近30分钟后,车子拐进一条小巷,便到达了目的地。微风吹佛,树枝摇曳,几缕斜阳洒下的余晖,映衬着路面的敞亮干净;几栋墙壁被刷成棕黄色的楼房,更彰显了这里的幽静。

如果不是门口“九江市救助管理站”的牌匾,以及室内写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玻璃窗,以及“寻亲告示栏”,很难让人感受到这里“迎来送往”,甚至长期滞留的是一群群受困人员和无家可归者。

救助站男宿舍区外,两位老人正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走进救助房内,床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护理人员忙着给房间洒消毒液,只是多数救助房暂时并没有人居住。步入女宿舍区,护理人员正替两位刚洗完澡的女受困者梳理头发,小院里摆放着的儿童滑滑梯静静地矗立着。

然而,一阵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笑容与泪水

端坐在长椅上晒太阳的老人身穿着老式黑色外套,表情平和,目光深邃,布满沟壑的面容尽显沧桑。老人是3年前被送到救助站的,救助站工作人员至今仍不知道老人的任何身份信息。“老人反映胸有点闷,我们就赶紧联系了医院。”工作人员表示。不到半小时,救护车就赶过来了,医生检查后,随即和护士一起搀扶着老人上了救护车。记者上前与老人攀谈时,不知为何,老人眼角竟渗出一丝泪光。

QQ截图20160125172454

晓胡中午刚进站接受求助,46岁的他家在湖南省,23日上午来九江献血,没想到刚下火车钱包就丢了,身无分文的他流落街头,幸好有救助站,晓胡吃了顿可口的饭菜。“起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救助站寻求帮助,没想到……”晓胡告诉记者,工作人员核实完他的身份后,就安排他在救助站暂时休息。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介绍,春节返乡的流动人口较多,这段时间也是救助站最繁忙的时候。“考虑到晓胡的实际情况,我们会安排人为他购买车票,送他上车回家。”听到这里,晓胡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115A7150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晓胡如此“幸运”。在一间救助房内,记者看到,一名小伙子躺在床上,蒙着被子,蜷缩一团,床头的墙边还摆着一副拐杖。“小伙子是昨天自己来到救助站的,当时来的时候右腿骨折,一直是靠左脚单脚蹦着走路。”工作人员介绍,小伙子姓赵,来自吉林省,虽然今年才18岁,但生活得异常辛酸。

“孩子的父母离异后又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没人管孩子。他一个人来九江打工,又遭遇了车祸,没钱交房租就只能来这求助。”护工老孟介绍,小伙子告诉他,等养好伤后,他还要继续在九江打工赚钱。

记者尝试着与小伙子沟通,表示如果他能说出家庭住址的话,可以想办法联系上他的家人,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小赵却用被子蒙住自己,不愿与人交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赵的性格十分孤僻,很少跟他们说话,好在救助站内棉被、棉衣、饭菜都有,“我们看他走路不方便,便给他准备了拐杖,希望孩子能在这好好休息,把伤养好!”

流动的温暖

夜幕降临,像往常一样,救助站工作人员又要上街头巡逻“搜人”,展开温暖救助了。23日晚的行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行动由市民政局统一调度,局长彭雅平亲自督导,城区范围内地毯式排查,柴桑春天美食一条街、步行街、火车站地下通道,处处都留下了他们劝导、救助流浪者的身影。

QQ截图20160125172641

当晚8点多,在火车站广场下的地下通道内,一位头发花白的流浪老人躺在只铺了几张纸壳的地面上,没有被褥。身穿厚厚的深蓝色大衣,旁边放着一顶黑色帽子,以及两个塑料袋和一根木棍,这些就是老人的全部家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人姓张,今年60岁,来自河南。

来火车站地下通道前,张大爷在九江的一个工地做事,“我在那看了两年的工地了,后来房子建完了,就没做了。”张大爷说,虽然没继续在工地干活了,可至今还有一些工钱没有结清,他去要了几次,都没有找到人。他不愿意“这幅样子”回家,于是在地下通道安了“家”,已经住了一个多月了。

张大爷称,除了晚上来过道睡觉,白天还会继续想办法要工钱。说着,张大爷从怀中掏出了一个袋子,里面装着户口本和一个小本子,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电话号码。记者提出表示可以帮助他讨薪,可张大爷翻来翻去也找不到工地的名字和负责人的电话。

提到过年,张大爷说除夕还准备在地下通道度过,“前几天我的被子被人偷走了,今天救助站的人又给我送了新被子,还有方便面。”言谈中,张大爷眼神中流露出感激之情。至于什么时候回家,他肯定地回答:“等我要回了钱,就回家!”

QQ截图20160125172836

记者顺着地下通道继续走,在距离张大爷“床铺”30米外,另一位老人的“床铺”略显“奢华”,老人的身上盖着花色的被子,头部还枕着行李包,身边还放着一个黄色的袋子,成了一面临时的挡风墙。老人躺在自己的“床铺”上,身边摆着一个小碗,里面有2张一元纸币。

“家里孩子不孝顺,已经出来好久了!”对于记者的采访,老人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仅表示自己是河南人。记者询问是否愿意去救助站时,老人显得有些不耐烦,表示不愿意接受救助。“我不去救助站,今天碰到个好心的大学生给了我10块钱,他说晚上还来找我,我在这等他。”

“救助站就是你们的家,可以放心住进去。”尽管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劝导,但多数流浪人员并不愿意跟随前往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救助站的救助行动,都是秉持自愿原则,所以也无法强迫受助者。“不愿意随我们前往救助站的流浪人员,我们就只能留些方便面、矿泉水和棉被,避免他们受冻挨饿。”

QQ截图20160125172557

当此次“寒冬送温暖”行动暂告一段落时,已是夜深时分。拿着工作人员购买的晚上11点钟出发的火车票,晓胡想必已搭乘列车,向着家的方向进发......

滞留在救助站的老人、妇女与小伙子们,救助站早已为他们备好了丰盛的除夕大餐。“一起好好的吃顿团圆饭,让他们感受到家的距离并不遥远。”救助站工作人员说道。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