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关键。近两年来,武宁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举措,打造“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产业格局,不仅有效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而且极大增强了扶贫“造血”功能,从而从根本上挖断穷根,让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梦。
武宁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加之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种植。为此,武宁结合精准扶贫进行科学规划,按照“一核四园”的发展思路,以“两茶两水三花”为重点,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路径,因地制宜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一核”即宋溪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四园”包括杨洲、罗坪休闲养生农业示范园,巾口、官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澧溪、甫田花卉苗木示范园,清江、石渡、新宁镇瓜果产业示范园;“两茶”指油茶、茶叶,“两水”指优质水果、水产品;“三花”指荷花、菊花、玫瑰花。目前,打造出了宋溪镇、澧溪镇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巾口乡、杨洲乡2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特色的七彩产业更是显得绚丽多姿。
“青色”产业以清水养殖为代表,如稻虾养殖全县达2350亩,河蟹养殖达300亩。如官莲乡东山村,土地90%流转为村集体经营,村民从事虾稻共养等规模产业。特别是清水养鱼,更是深受市场欢迎。如江西省箬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9年在县工业园建成投产的现代化鲟鱼加工厂,成为目前国内冷冻鲟鱼、鲟鱼子酱加工规模技术领先的企业,年加工鱼肉产品1000吨,鱼子酱20吨,销售收入1.2亿元。
“蓝色”产业,以蓝莓为代表,面积达200亩,年产量150吨。如清江乡朱旭勤,种植蓝莓30亩,另还生产了蓝莓酒1000余斤,今年预计纯收入近30万元。
武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可以吸纳贫困户就地就业,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至目前为止,全县贫困户在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就近就业达3万多人次。如石门楼镇廒厦村的欣健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种植面积2000余亩,建有加工厂,可为当地解决100余人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效应,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植。如官莲乡投资3亿元的西海情甜柿种植开发加工基地,不仅带动了洪溪村上宅组周边的几个小组种植,同时也带动了泉溪、宝源等村,甚至是瑞昌市南义镇也有农户参与甜柿子种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累计超过300多农户与该项目合作进行甜柿种植。其中,不少就是贫困户。
为了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效应,武宁大力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协会,积极吸纳贫困户参加。至目前为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余个,创建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成立武宁县蜂业协会、武宁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武宁县现代农业联合会等17家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如鲁溪镇双新高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辣椒、药材、油茶等特色产业种植及加工,注册了“高山辣椒”商标,走出一条适合高山气候的“科技+基地+合作社”农业发展模式,不但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它的特色农产品也成了武宁对外推介的一大品牌。
为了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效,大力创建农产品品牌。2016年以来,全县新增“三品一标”58个。江西太平山茶业有限公司2018年在第二届中国(南昌)国际茶业博览会中获得手工红茶特等奖,江西太阳红茶业有限公司2019年在第三届中国(南昌)国际茶业博览会中获得金奖,江西新光山水开发有限公司的枳壳种植基地获得国家林业局颁发的“中国森林食品示范品牌”。
同时,大力推动“互联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新模式,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加强与电商企业合作,推进乡镇电商服务站建设,不断拓展销售渠道。2016年以来,武宁县农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全县建立了33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武宁县益农社农产品运营网点遍布城乡。电商运用越来越广泛。如今年杨梅节期间,清江乡村民利用网络,将杨梅论个卖到了北上广等大城市。
武宁依托色彩斑斓的特色产业,为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增长引擎。2018年退出贫困村8个,实现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贫困人口1038户3714人。2019年脱贫1699户4622人,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武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来源:武宁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