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的人,过个冬天有多「难」?
一天到晚,手脚冰凉;衣服永远穿得比别人厚;胃和膝盖总是隐隐作痛……
有些怕冷是衣服穿少了;而有些怕冷,可能预示心血管、内分泌或神经系统的病变。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权威专家,告诉你哪些怕冷是疾病信号,并教你过个热乎的冬天。
受访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杨庆国
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徐延彬
突然怕冷的8个原因
人体各个系统的运行都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于食物的动力效应、基础代谢和活动。
人在健康状态下,饥饿时比饱腹时怕冷,运动前比运动后怕冷。由于基础代谢率与年龄等有关,多数女性比男性怕冷,老年人比年轻人怕冷。
但如果近期内突然明显怕冷,就要引起注意。
1、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疾病。
甲减“偏爱”女性,患者的机体代谢会减慢,出现怕冷症状,还可能伴有疲劳、瞌睡、体重增加、食欲低下、月经不调、皮肤粗糙等症状。
2、血管病变
如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它会引发患侧肢体乏力、腿脚怕冷、发麻抽筋等症状。
3、贫血
贫血会出现头昏、乏力、怕冷、心慌气短、食欲减退等。若有上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贫血种类。
4、快速减肥
脂肪是很好的防散热组织,快速减肥或做了抽脂手术后,会出现怕冷症状。
5、外周神经病变
如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几乎可累及全身任何神经,常表现为手指、脚趾及下肢的发冷、麻木、疼痛等。
6、下丘脑病变
下丘脑是大脑皮质下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的最高中枢,是人体的体温控制中心,它的病变可引起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怕冷、脱发、肥胖等。
7、局部损伤
烧伤患者由于皮肤损伤,局部排汗功能减弱,导致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出现怕冷现象。
8、药物副作用
如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常见的有心得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会引起失眠、怕冷、性功能障碍等不适。
冬天最该护好6个部位
某些薄弱的身体部位如果受寒,整个人会更容易感到冷。冬天,以下身体部位需要重点保暖。
头部
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头部受寒血管收缩,易引起血压飙升而发生脑卒中。
建议天冷时出门戴一顶帽子,以毛线、毛呢材质为佳;帽子戴上后不宜太紧,最好能插进一根手指;此外要避免湿着头发出门或入睡。
颈部
脖子受凉,易引发落枕、感冒。在寒风瑟瑟的冬季,脖子上围一条厚实的围巾,或者穿件高领的衣服,都有助防寒。
后背
冬天最好加穿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好时,别忘了给后背晒个“日光浴”,热流会让全身舒适。
双脚
双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如果长时间受凉,不但容易长冻疮,还可引发痛经、腹痛等。
体弱的人最好常年穿着袜子,切勿光脚在地板上走,冬天在家宜穿厚软的绒鞋;勿蹚水,鞋袜湿了尽快更换。
肚脐
肚脐受凉,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穿件高腰内裤或长裤,上衣避免太短,都有助腹部和腰部的保暖。
膝关节
膝关节没有丰厚的脂肪和肌肉保护,血液供应较少,对温度和湿度都非常敏感。
膝关节受寒易发生退行性变化,出现疼痛、屈伸不利等问题。寒冬时节一定要穿秋裤,必要时可加个保暖护膝。
做5件事温暖一冬
1、吃点温热的食物
常吃冰凉、生冷的食物,就相当于在身体里开了个“冷库”。
一年四季都应以温开水为主要饮品;天冷时,还可以通过饮食御寒,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等都有助驱寒。
2、增加运动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热量,缓解怕冷症状。
冬季可以选择暖和的天气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3、穿衣要宽松
紧身衣物会导致肢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引发手脚冰凉,人只会更冷。
天冷时,应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外套最好过腰过腹。
4、睡前泡泡脚
坚持泡脚,有助提升身体御寒能力。睡前用40摄氏度左右的水,泡20分钟左右,让水漫过脚踝。泡完后立即擦干双脚,并穿上厚袜子。
5、注意保暖
缺乏保暖意识,穿着过少,会使人体代谢变缓,更容易失去热量。
室内室外,进进出出,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让体感温度基本保持恒定,尽量减少温差的刺激。(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