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馨香佛面来——濂溪区五里街道建居民身边的“精神文化站”纪实

    阅读:

九广网讯( 通讯员 余国栋)走进濂溪区五里街道综合文化站,你可以听到生活节拍、城市活力、莺啼燕语,你可以触到文脉流传、生命感动、宜居宜游,你可以品到历史人文、万象更新、韵味悠长,你可以看到党建领航、和谐平安、智慧创新……

百花含蕾争艳,百色文化竞芳。一直以来,五里街道始终坚持厚植文化土壤,播下文明种子,孕育文创之花,不断提高辖区的文明程度。政银企茶叙会、文艺晚会、志愿服务活动、知识讲座……一颗颗文化硕果正渐渐挂满枝头。

腾笼换鸟  资源共享

透过原来的活动照片记录的时间映像,过往的作难如影像般重现。会议室、露天广场、学校等常用来做活动场地,群众因村(居)文化站小而差参与很少,文化站管理制度既不健全又落实不到位……

瞄准这个痛点,街道积极推进“1+N”文化服务模式。街道主动策应“三城同创”工作,持续加大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在宋家牌楼小区打造了一座2300㎡集文化、创新、创业、休闲、健身、公益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文化站,在15个村(居)均建立了小型文化站,实现了 “15分钟文化圈”。

街道综合文化站共分为“两区一馆六室两厅一站一中心”,分别为党建文化区、民俗展示区、太空馆、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影音室、书画室、健身室、舞蹈室、音乐厅、报告厅、志愿者服务站、青创中心,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多元化需求。

踏歌而去现在的村(居)便民服务中心,你可以品味各种文化,可以借阅各类书籍,可以切磋书法技艺,可以休闲娱乐健身,可以参加文化活动,可以与人交流感情,可以享受亲子时光,可以开展志愿行动……浓厚的人文构成了五里人最纯粹的诗意。


党建引领  联动共治

好风凭借力,共治依群力。街道以“党建+文化”为核心引擎,为五里文化的振兴插上了翅膀。街道把兴趣、爱好相近的党员划分在一起,在15个村(居)党组织均建立了常阅读、科普、舞蹈队、帮扶志愿者、体育运动等功能性党小组,让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充分发挥,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党外人士参与其中,共同谱写新时代幸福五里新画卷。

制度在扎根,不舍昼夜。街道根据前期各党组织搜集的居民文化需求,制定了文化站开放时间表,并加强文化站的日常管理、职能服务、经费保障、人才队伍等方面建设,做到“六有”( 有机构、有设施、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活动),推动文化站服务高效化和管理规范化。

源源而来之力,只因居民自治。街道各党组织通过挖掘社区能人,培育和扶持居民文化组织带头人,使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由“一盘散沙”的自娱自乐向“有组织、有纪律、更专业、更持续”的方向转变,让群众成为文化站使用和管理的“主人”,真正让群众过上向往的文化生活。

多彩活动  文化共美

和文化“共振”,文化站就是很好的平台。街道充分发挥好辖区文艺人才、文化能人、文化热心人多的优势,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文艺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逐步激活了基层文化新活力。自今年1月文化站建成对外开放以来,居民参与积极性很高,在街道的精心组织下,已经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36场,人数近5400人次。

学习交流活动好景纷呈。街道通过开展学习红色家书、“红心献给党”演讲比赛、宣讲“赣鄱红色娘子军”、观看红色电影、庆祝建军92周年暨退伍军人座谈会、银企茶叙会、倾听退伍老兵讲故事等活动,推动了集中学、个人学、交流学在全街道蔚然成风。

文艺娱乐活动好戏连台。街道通过开展庆祝建党九十八周年文艺晚会、观看防溺水宣传片、读书会、包粽子比赛、义诊进社区、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将“全龄化”文化服务送到居民的家门口。

体育健身活动好评如潮。街道通过开展舞蹈排练、音乐排练、器械健身、兵乓球比赛、桌球比赛、志愿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在悄然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群众的精气神。

劲风催人舞,新风扑面来。今天的五里街道,已经成为一个既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又兼具文化繁荣发展的幸福家园,跻身省级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行列,正以犹如五里文脉的文化站为平台,涵养城乡文化的“百花园”。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