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渝的初心 壮丽的答卷——革命老区江西70年发展巡礼

    阅读:

编者按:70载,沧海桑田巨变。一个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古老国家,从积贫积弱的状况起步,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新华社从即日起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专栏,集中播发我社记者采写的相关报道。今天推出第一篇《不渝的初心 壮丽的答卷——革命老区江西70年发展巡礼》。

这是一片承载中国共产党初心的红土地。星星之火从井冈燎原,共和国的伟大预演在瑞金启幕,二万五千里长征自于都出发,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拼版照片:上图为国营洪都机械厂(今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新中国第一架飞机雅克-18型(初教5)(资料照片);下图为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车间内组装国产大飞机C919机身部分(2015年11月2日新华社记者周密摄)。新华社发

这是一片创造新中国发展奇迹的红土地。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枚海防导弹、第一辆柴油轮式拖拉机、第一辆军用边三轮摩托车在这里诞生,起飞、升腾、驶向光辉的未来。

这是一片奋力书写新时代答卷的红土地。国之重器C919大飞机的部分机身来自“江西造”;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硅衬底蓝光LED技术出自“江西研”;发展增速连续4年跃居全国第一方阵。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江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要求,新长征路上再出发、奔跑,奋力书写不负新时代的满意答卷。

来自初心:小康路上同步跑

这是江西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一景(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柏油路穿村而过,白墙黛瓦与绿树浓荫相互映衬,清池塘、景观亭点缀其间,田间老表朴素而满足的笑容最动人……在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一派秀美宜居的七月乡村图景。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这是新中国成立前潭头村的真实写照。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筑河堤解决内涝,到2008年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容,再到2012年以来实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助推脱贫,潭头村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新气象。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潭头村。他强调,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

1934年,红军主力部队在于都集结出发长征。104岁的赣南籍老红军王承登至今不忘跨过于都河时的信念:“往前走,才能让穷人过上好日子!”

以百姓心为心,潭头村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老区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庄严的承诺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拼版照片:上图为井冈山茨坪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基禄摄);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井冈山茨坪景色(2016年12月24日新华社记者周密摄)。新华社发

2017年2月,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两年后的除夕夜,井冈山神山村村民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向全国人民展示脱贫后的幸福生活:“打起糍粑过新年,龙舞欢腾笑开颜……”

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说:“率先脱贫摘帽不是最终目标,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从鄱湖之滨到罗霄山区,新世纪前10年这里减贫274万人,到今年初,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385万人减至50.9万人。近3年江西18个贫困县脱贫,最后7个贫困县今年将全部摘帽。

拼版照片:上图为改造前的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资料照片,2012年摄);下图为改造后的华屋村(2017年8月17日新华社记者万象摄)。新华社发

一边是66栋鳞次栉比的客家小楼,一边是7栋留作记忆的危旧土坯房,在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新旧对比穿越70年时空。

70年前,这里的农民“柴当枕、水当镜、盖蓑衣”。70年后,农民走上了水泥路、用上了稳定电、喝上了干净水。村民华小平说,现在的幸福生活以前“想也想不到”。

曾经闭塞的老区,因为一条铁路踏上脱贫致富的“风火轮”。

拼版照片:上图为京九线开通,老红军谢象晃特意从南昌赶回家乡兴国县,当列车工作人员走下火车时,谢老激动地同他们握手(1996年9月2日新华社记者宋振平摄);下图为连接江西省赣州和福建省龙岩的赣瑞龙铁路即将通车时,从福建龙岩开往江西瑞金的D9656动车组乘务员(右一)为体验试运行的乘客服务(2015年12月9日新华社记者周密摄)。新华社发

1996年,京九铁路开通,赣南老区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为了更好圆老区“火车梦”,京九铁路特意拐道兴国、瑞金,为此多修了4.1公里。当火车第一次驶进兴国县,乡亲们扶老携幼徒步几十公里山路来到车站,时年88岁的老红军谢象晃手抚火车车厢热泪盈眶。

就在一个月前,昌赣高铁全线贯通。时隔23年,昌赣高铁同样拐了个弯,取道施工难度更大的万安、兴国等老区县。

“从‘普铁’到高铁,变的是速度,不变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兴国县委书记赖晓军说。

7月18日,赣州国际陆港今年第167列中欧(亚)班列缓缓驶出,开往波兰,这个数字超过前两年总和。

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颁布了第一部成文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更完善的土地法。打土豪分田地,农民们发自内心喊出了“共产党万岁”!

新时代新征程,多领域深层次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老区百姓。

这是江西余江县(今鹰潭市余江区)潢溪镇上黄村渡口村组(2016年7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距井冈山380多公里的鹰潭市余江区,2015年以来在949个村推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先后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5251万元,“两权”抵押贷款授信4.2万户,631户农民领到“房地一体”不动产证。

源于使命:高质量发展勇争先

在江西鹰潭举行的2019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上,一名小观众在和机器人“握手”(7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华泉小村,鹰潭市龙虎山脚下一个新生的艺术村。今年7月,一场时尚前沿的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在这里举行。

40年前,国家重点项目江西铜业7万吨铜生产项目在鹰潭开工,“世界铜都”成为江西工业最耀眼的名片。40年后,江西铜业年产铜146万吨,即将迈入全球铜产业前三强。

然而,今天的鹰潭更乐意亮出“智慧新城”的新名片,曾经的工业重镇成为动感互联之城。

按智能停车系统指示泊车、手机操控点灯开窗……“万物互联”在鹰潭不是遥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前年落户鹰潭时,这里已是全球低速物联设备连接数和物联应用场景最多的城市。

在南昌大学的LED实验室内,一片硅衬底LED芯片发出了明亮的蓝光(2016年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添增新名片,告别老印象。过去给人以欠发达老区形象的江西,打开“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的视野,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势,拥抱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电子信息、VR产业、大飞机等成为江西一张张“新名片”。

3年前,当南昌启动城市级VR产业规划时,有人担心它只是个概念。如今,南昌VR产业基地聚集了200多家VR相关企业,5年内将聚集一千家企业、打造千亿元级产业。上饶引进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大数据研究院等,互联网新经济成为新增长极,智慧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大老粗”的旧形象。

2018年10月27日,一架C919大型客机平稳降落在南昌瑶湖机场,圆满完成转场飞行任务。65年前,新中国第一架飞机正是在南昌制造并飞向蓝天。

以大飞机项目为核心的南昌航空工业城加快建设中、全国首个省局共建的民航适航审定中心在南昌成立、江西获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许可证……新江西“飞”起来了!

二次腾飞的不仅是航空产业。江西以“互联网+”、工业4.0、跨界融合等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实现传统经济再创业。

于都是传统服装生产大县,智能制造再塑产业新优势。在赢家时装有限公司,一块块布料按客户个性化数据自动裁剪,一片片衣料通过智能排产系统传输给合适工位。智能化帮助企业降低70%管理成本,工人工资明显增加。

于都县委书记蓝捷说,近5年,于都6万多名服装业从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未来要让30万人返乡。

从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专家誉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典范的“山江湖工程”,到今天全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抚州市委书记肖毅说,良好生态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机遇。

高质量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不靠海、不沿边的江西,新世纪以来积极东进西入、南上北下,对接长三角、闽三角,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

刚刚公布的江西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令人瞩目: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6% ,增速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的35.6%,战略性新兴产业占21.5%。

1978年,江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5元和141元,到去年已分别增至3.3万元和1.4万元,实现了从百元、千元到万元的大跨越。

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这是新时代江西的新使命,这是新时代江西的新征程!

基于宗旨:再创“第一等的工作”

一曲悠扬的兴国山歌传唱80多年:“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85年前,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称赞兴国县“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

“苏区干部好作风”传承至今,底色不改。

这是位于江西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6月12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赣南山区道路艰险,崎岖难行。2018年5月30日,会昌县小密乡扶贫干部钟永春走访贫困户后,骑上摩托车返回乡政府,途中发生车祸,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钟永春的曾祖父钟同桂烈士1934年长征北上后再无音讯。年轻的后来者,把青春的热血洒在脱贫攻坚的战场。据不完全统计,江西近年来40多名干部牺牲在反贫困斗争的一线。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是党的初心使命,宗旨恒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迎来发展勃发时期,但同时也是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转型期、弯道超车“窗口期”。红土地迎发展大考的同时,也是一场干部作风和能力大考。

建机制、强队伍,江西激励基层干部奋斗新时代、再创“第一等的工作”。瞄准“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集中发力、猛药去疴;除“文山”填“会海”,为基层“减负”“松绑”;问诊“考核病”、拆除脱贫“花架子”,刀刃向内开展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体检”。

宜丰县芳溪镇党委书记黄佳锋发现,自从试点开展“考核重日常、考评看民意、考用比实绩”的干部绩效考核之后,身边同事“混日子的少了,敢担当的多了;坐机关的少了,下基层的多了”。

江西省政务服务办主任廖裕良说,江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背后,是干部“直面短板敢作为、创新思维善作为、抢抓机遇快作为”的作风建设。

70年弹指一挥间,70年砥砺奋进。孕育了中国革命伟大精神、开启共和国伟大预演的红土地,已旧貌变新颜,今朝更好看。

井冈巍巍,赣水苍茫。红土地从壮丽70年走来,向新时代奋进,她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宣誓:新长征路上,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再奋斗!(来源:新华社)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