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缺奶茶?看见零食就嘴馋?其实是你的情绪出了问题

    阅读:

最近关于贪吃的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大家纷纷自我调侃,明明肚子不饿,但就是想吃点儿小零食、点杯甜奶茶,而且吃不到嘴里决不罢休。这到底是为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枫介绍,不管是暴饮暴食,还是厌食不吃,都是一种情绪的释放。

胃是心情晴雨表,嘴馋其实是在释放情绪

胃是心情的晴雨表,即便胃躲在身体里看不见,但它也是有“表情”的。肚子空空,脸色不会好看。相反的,吃饱喝足之后就会露出开心满意的神情。

胃的饱腹感代表了我们心理上的满足感,当一个人压力大、焦虑时,他的情绪就需要被支持、安慰、理解和接纳。而如果当下没有朋友、亲人或是适宜的环境等去帮助疏解情绪时,他就很可能会靠吃东西来消化这些不良情绪。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枫介绍,当人嘴馋,在使劲儿吃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安全感,会感觉填满胃、填满嘴就是在填满空虚,缓解焦虑。“像冰淇淋、糖、蛋糕这些甜食,除了容易带来饱腹感之外,还能激活大脑的神经中枢,带来内啡肽效应,即消除痛苦的同时,在人体内制造类似于快乐、幸福的感觉,让人的情绪好一些、也愉快一些。”

想吃什么就是缺什么?食欲强与营养缺乏没太大关系

“想吃什么就是身体缺什么!”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不少人更是以此为由更加放纵的大吃一顿,其实这种说法很片面。

“当身体中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时,确实会发出信号。但当暴饮暴食、嘴馋已经成为了你的一种习惯,那么这种信号可能并不是你需要的,而是习惯让它发生的。”吴枫医生解释。

典型的就是总在为了减肥、瘦身而节食的人,这类人对美食有着巨大的欲望。面对“吃还是不吃”的矛盾心理、紧张情绪,反而会让人变得更想吃东西。

“过度节制饮食会带来突然的暴食,因为欲望被过多地控制了,过度节制肯定会有一个反弹。”吴枫医生说,身体需要食物,如果长期不能满足身体本身的需要,必然会触底反弹,产生暴饮暴食。因此,控制欲望应该是一个缓慢减少的过程,而不是极度地节制。

别整天“觅食”,杜绝嘴馋试试注意力转移法

宫崎骏经典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千寻的父母看到美味的食物,就控制不住欲望,一直贪食最后变成了猪。

吴枫医生表示,人人都会有嘴馋的时候,但一定要注意饮食方法,不要养成“贪食”的习惯。少去超市买零食,也不要在家里储存零食。“适当地回避零食多的场景,能帮助避免诱发、触发吃零食的欲望。如果实在想吃零食,可以吃一些低热量的、吃很长时间才吃掉了一点点的食物,这样满足食欲的时间也会长一些。”也不妨找其他食物来替代特别想吃的零食,最简单的就可以嚼嚼口香糖。

另外还可采取注意力转移法。想吃零食时,可以试着投入工作、去听听音乐、出门运动等方式来替代。不过转移注意力也要控制力度,并不是说不吃零食转而就要去买买买,这样就会变成另一种欲望了。吴枫医生提醒,欲望的满足应该循序渐进地、一点一点地进行。

另外,“嘴馋”背后往往伴有许多的焦虑、压力等心理原因。吴枫建议,这种精神心理原因导致的嘴馋,不妨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解决方法,不要一味放纵食欲,最终发展成身体疾病与精神障碍同时共存的状态。(来源:健康时报)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