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广网讯:(湖口发布 文、图/李学华 沈海斌 张玉 付东华)鲤鱼山的荒山荒地复活了!正月来这个村拜年的人,都迫不及待地到村后的产业基地转转。
鲤鱼山地处均桥镇南港村。1998年洪灾后,原本散居的杨、付、王三个自然村庄整体搬迁至山南,合并取名鲤鱼山新村。
村庄规划整齐、环境优美、位置独特。背倚鲤鱼山,三面环水,村东为高家坝湖、村西为娘娘庙水库、山的北边便是南北港湖,与浩瀚的鄱阳湖相通。
这里流传有鲤妹与樵郎凄美的爱情故事,这里盛传东汉杨震“四知却金”的廉政典故,这里乡风文明、邻里和睦。
该村青年付东华2017年决意回家创业、振兴乡村。
一台手扶 犁出人生
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付东华,自幼经家乡灵山秀水的浸润,继承了祖辈勤劳善良的优良品质。
初中毕业的付东华学了一年泥工后,怀揣母亲卖掉两头猪的500元钱,又东奔西走了十余家借来700元钱,与人合伙买来一台手扶拖拉机,在家一边种田一边拉货。小有积蓄后,逐渐开上中四轮、大货车,但与家乡却渐行渐远起来。
“做事要舍得吃苦,做人要舍得吃亏!”这是担任过村支书的父亲对付东华的忠告。付东华正是牢记这条人生准则,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
对土地饱含深情的付东华,后来开始承包一些土方工程。发展到目前,已拥有钩机、碾压机、铲车、大货车等近千万元的机械资产。
初心不忘 复兴田园
“出生地永远是我的家乡!我回家搞农业就是想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不让家乡的田地继续荒芜,付东华不顾家人反对,硬着头皮大刀阔斧地干起来。
近日,记者来到鲤鱼山付东华开发的农业基地,只见主入口处正在建旅游观景长廊。基地西侧的水库,坝体已加宽加固,施工队正在修筑闸口。几辆钩机、铲车同时作业,土方清运车来往穿梭。几位民工正在为猕猴桃搭架、清除杂草……
站在鲤鱼山最高处,放眼南看,村庄全貌尽收眼底。村东是30余亩连片的大棚蔬菜,沿湖路与机耕道纵横交错。村西500余亩水库碧波荡漾,库岸绿意盎然。村北农业基地初具规模,1000余亩的荒山坡已披上了绿装,种植有黄栀子、红榉、紫薇、栾树、金丝楠木等,林下套种着杭菊、金菊。荒地里栽种上猕猴桃、樱桃、大红桃、红心柚等果树。转身北望,成群的白鹭栖息林间,悠闲地筑巢、觅食、繁育。四月初,湖水暂未涨上来,对岸的五眼桥桥孔依稀可见,远处县城的高楼大厦一目了然。微风吹拂,神清气爽,顿感这里就是一处山水林田湖草的命运共同体,好一幅锦秀田园风情画!
宁亏自己 厚待村民
截至目前,付东华在基地已投入700余万元,加固水库大坝450米,硬化道路1.45公里,架设线路800余米,开发荒山荒地1080亩。成立合作社、注册公司、外出考察、联系设计、自主施工,一年下来,付东华不但分文未入,身体反倒整整瘦了8斤!
创新管理模式,带动村民致富。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每家每户签字同意,土地按每亩1万元的价格入股。山林、水面、田地打包流转,按期给付保底租金。小组选派村民代表参与合作社财务管理,凡争取的项目款额一律入账管理,不计入股金。优先安排本村富余劳力做工,将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聘为固定用工,每月中旬计量发薪,确保贫困户每人每月有1000元以上收入。
贫困户徐海金,因车祸致残,生活不能自理。丈夫柯光支被安排在基地做钟点工,既有了生活来源又方便照顾妻子。“用工多的时候,每天有三四十人,都是来自周边村的。付东华这个后生真不错!宁肯自己吃亏,从不亏待老百姓。”基地管理员吴集元说。
2012年村里建新农村,付东华慷慨解囊捐赠5万元。每年重阳节或年终,付东华总不忘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派送红包。村里凡家中发生意外的,只要付东华知道,总会帮上一把。
“记得小时候,村里又怕水淹又怕干旱,交通极不方便,枯水期去县城得蹚湖滩,涨水后得坐船从双钟镇月亮村上岸。我现已年近半百,只想回来改变家乡的环境面貌。这么好的资源荒废了,实在可惜!”坝体护坡,硬化机耕道,修鳄鱼池,建管理用房,打通环山公路……要做的事还很多,付东华正在为建设美丽乡村、做美沿湖生态经济带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