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改变庐山历史的西方人李德立

发布时间:2018-05-04 来源:九广网

pgc-image/1525402438322654c64b522

​九广网讯:(本报编辑部)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㈠慧远的东林寺,代表中国“佛教化”的大趋势。㈡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㈢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胡适《庐山游记》

5点20分,太阳穿过鄱阳湖上浓浓的水雾,第一缕阳光开始向东依次铺满庐山的山谷。5点40分,第一辆采买车从山下归来,满载着一天的蔬菜和肉禽。6点钟,早点摊开始营业。6点半钟,车辆和行人不约而同地涌上街面,这个名为“牯岭”的小镇便完完全全的从睡梦中醒来了......

初来庐山的游人总会惊诧于这里竟有一座如此设施完备的小镇,可以为游人提供一切日常所需。然而,就在一个多世纪前,人们还不敢想象山谷里如何会出现一座城镇,当时除了砍柴的山民和零星的探险者,这里几乎就是人迹罕至。

1886年的初冬,一位来自西方的年轻探险者李德立在中国向导的引领下,走上了庐山九十九盘古道登山的路。这次登山的目的原本极其简单,他只想在这山上选一块地,建一座可以避暑消夏的房子。正是他登山后的这么一眼,庐山几千年的历史从此改变。

今天,庐山的别墅享誉海内外。600余栋遍布山间的别墅姿态各异,很多别墅已经存在了100多年,它们几经易手,主人的命运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相同的是,它们最初的主人都是从那个叫李德立的英国人手中购得建房的土地。

这个改变庐山历史的人——英国基督教美以美会的传教士李德立。没有人记住他上山的具体日期,只知道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也没有人描绘过他长什么样子,是金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还是黄色的头发褐色的眼睛;更没有人提到他是披着大氅还是穿着皮服,是背着行囊还是空着两手;没人知道。人们知道的只是这个英格兰肯特郡走出来的传教士,很年轻很年轻,年轻得只有22岁,还知道他此时来到中国还不到一年。

深谙中国官场的李德立,一边借助英国领事的关系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一边极为隐晦的贿赂了中国官员,又辗转几位中国人之手,如愿以偿转租到庐山4500亩土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迫于压力,浔阳道台与英方代表签订了合约。李德立正式获得了庐山土地的“合法”租借权,每年租金12千纹银,合约期限999年。

拥有了庐山这片广博的土地,李德立不仅是要建造几幢房屋,而是要建造一个可以容纳更多人的天堂乐园......他将4500亩土地划为279块,又将规划好的土地划号出售。每号地皮约3.7亩,售价300银元,向全世界叫卖清凉。李德立充分利用传媒,大作广告,极力称赞庐山的美丽纯净以及夏日的凉爽。李德立还为这片庐山长冲谷的土地重新取了一个名字,英语中的“Cooling”,是“清凉”的意思,音译为汉语就是——牯岭。

李德立受到英国的自然风景派思想影响,他的整体规划思想是尽可能充分利用当时的自然地形和自然,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他顺着山势以石径铺就社区内的各条通道,形成道路网格;沿着长冲河呈轴线展开英国式自然园林,开辟步行的游览路线;在平坦的河滩上种植大量的草坪和树木,让人们居住在风景之中;有章有法地修建了路灯,让山上的夜晚灯火通明;最重要的是,他编号出售的土地,每号3.7亩的面积上,别墅的建筑密度必须控制在15%以下。还有一条更为要紧:所有别墅不必统一式样,完全由个人自行发挥。

到了1927年,山上已有别墅560栋,居民好几千人,分别来自世界十五个国家。一时间,放眼望去,山上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随着别墅的繁荣,租借地以西的地盘,为配合西方人的生活和建设,也形成了中国人自己的城镇。

洗染店、洋铁店、京果店、茶叶店、书店、照相馆、游泳池、网球场、学校、医院、宾馆等种种凡人生活所需设施,一应齐全。正如1921年出版的《庐山的历史》一书中所说:“牯岭的娱乐设施是无与伦比的。”

外来的西方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在庐山交相辉映,而对于这个改变了庐山历史的人。有人说他是哥伦布式伟大的探险家;有人说他是精明的商人;甚至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早的房地产开发者;有人说他是无耻和贪婪的骗子;还有人说他是极富野心的殖民者。因为庐山牯岭的成功开发,他后来在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拓疆扩土中被委以重任。

1921年,李德立离开中国。1939年,75岁的李德立死在了新西兰。1935年,牯岭租借地被中国政府正式收回。

责编:胡志刚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或“九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头条 | 报纸 | 三农 | 旅游 | 医疗 | 教育 | 房产 | 政企 | 财经 | 汽车 | 美图 | 视频 | 帮助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16008155号-3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主办

办公电话:0792-813337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4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